Sitetag -->
Facebook Badge START -->偶ㄉ貼貼辣 | 建立你的名片貼

隨機分享

2010-05-28

【教學】電腦故障維修大法,教你如何判斷,初探指導教學~(由淺入深的詳盡說明教學)

以下文章為轉貼至網路上,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我會立即刪除。
 
文章內容非常多,要有點耐性喔~ 
 
第一章 電腦維修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這裡所述原則、方法等是第二部分分類判斷的基礎,需要認真遵守執行。
§1.1 進行電腦維修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 進行維修判斷須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
簡單的事情,一方面指觀察,另一方面是指簡捷的環境。
簡單的事情就是觀察,它包括:
1、 電腦周圍的環境情況——位置、電源、連接、其它設備、溫度與濕度等;
2、 電腦所表現的現象、顯示的內容,及它們與正常情況下的異同;
3、 電腦內部的環境情況——灰塵、連接、器件的顏色、部件的形狀、指示燈的狀態等;
4、 電腦的軟硬體配置——安裝了何種硬體,資源的使用情況;使用的是使種操作系統,其上又安裝了何種應用軟體;硬體的設置驅動程序版本等。
簡捷的環境包括:
1、 後續將提到的最小系統;
2、 在判斷的環境中,僅包括基本的執行部件/軟體,和被懷疑有故障的部件/軟體;
3、 在一個乾淨的系統中,增加用戶的應用(硬體、軟體)來進行分析判斷
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有利於精力的集中,有利於進行故障的判斷與定位。一定要注意,必須通過認真的觀察後,才可進行判斷與維修。
二、 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要「先想後做」
先想後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先想好怎樣做、從何處入手,再實際動手。也可以說是先分析判斷,再進去行維修。
其次是,對於所觀察到的現象,盡可能地先查閱相關的資料,看有無相應的技術要求、使用特點等,然後根據查閱到的資料,結合下面要談到的內容,再著手維修。
最後是,在分析判斷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判斷,對於自己不太瞭解或根本不瞭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經驗的同事或你的技術支持工程師咨詢,尋求幫助。
三、 在大多數的電腦維修判斷中,必須「先軟後硬:
即從整個維修判斷的過程看,總是先判斷是否為軟體故障,先檢查軟體問題,當可判軟體環境是正常時,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從硬體方面著手檢查。
四、 在維修過程中要分清主次,即「抓主要矛盾「
在復現故障現象時,有時可能會看到一台故障機不止有一個故障現象,而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故障現象(如:啟動過程中無顯,但機器也在啟動,同時啟動完後,有當機的現象等),為時,應該先判斷、維修主要的故障現象,當修復後,再維修次要故障現象,有時可能次要故障現象已不需要維修了。
§1.2 電腦維修的基本方法
一、觀察法
觀察,是維修判斷過程中第一要法,它貫穿於整個維修過程中。觀察不僅要認真,而且要全面。要觀察的內容包括:
1、 周圍的環境;
2、 硬體環境。包括接插頭、座和槽等;
3、 軟體環境;
4、 用戶操作的習慣、過程
二、最小系統法
最小系統是指,從維修判斷的角度能使電腦開機或執行的最基本的硬體和軟體環境。最小系統有兩種形式:
硬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機板和CPU組成。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任何信號線的連接,只有電源到主機板的電源連接。在判斷過程中是通過聲音來判斷這一核心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軟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機板、CPU、記憶體、顯示卡/顯示器、鍵盤和硬碟組成。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執行。
對於軟體最小環境,就「軟體」有以下幾點要說明:
1、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保留著原先的軟體環境,只是在分析判斷時,根據需要進行隔離如卸載、遮閉等)。保留原有的軟體環境,主要是用來分析判斷應用軟體方面的問題
2、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只有一個基本的操作系統環境(可能是卸載掉所有應用,或是重新安裝一個乾淨的操作系統),然後根據分析判斷的需要,載入需要的應用。需要使用一個乾淨的操作系統環境,是要判斷系統問題、軟體衝突或軟、硬體間的衝突問題。
3、 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可根據需要增加或更改適當的硬體。如:在判斷啟動故障時,由於硬碟不能啟動,想檢查一下能否從其它驅動器啟動。這時,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加入一個軟驅或乾脆用軟驅替換硬碟,來檢查。又如:在判斷音視瀕方面的故障時,應需要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音效卡;在判斷網路問題時,就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網路卡等。
最小系統法,主要是要先判斷在最基本的軟、硬體環境中,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軟、硬體部件有故障,從而起到故障隔離的作用。
最小系統法與逐步增加法結合,能較快速地定位發生在其它板軟體的故障,提高維修效率。
三、逐步增加/去除法
逐步增加法,以最小系統為基礎,每次只向系統增加一個部件/設備或軟體,來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或發生變化,以此來判斷並定位故障部位。
逐步去除法,正好與逐步增加法的操作相反。
逐步增加/去除法一般要與替換法配合,才能較為準確地定位故障部位。
四、隔離法
是將可能妨礙故障判斷的硬體或軟體遮閉起來的一種判斷方法。它也可用來將懷疑相互衝突的硬體、軟體隔離開以判斷故障是否發生變化的一種方法。
上提到的軟硬體遮閉,對於軟體來說,即是停止其執行,或者是卸載;對於硬體來說,是在裝置管理員中,禁用、卸載其驅動,或乾脆將硬體從系統中去除。
五、替換法
替換法是用好的部件去替代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的一種維修方法。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號的,也可能是不同型號的。替換的順序一般為:
1、 根據故障的現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類別,來考慮需要進行替換的部件或設備;
2、 按先簡單後複雜的順序進行替換。如:先記憶體、CPU,後主機板,又如要判斷列印故障時,可先考慮列印驅動是否有問題,再考慮列印電纜是否有故障,最後考慮列印機或並列阜是否有故障等;
3、 最先考查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相連接的連接線、信號線等,之後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後是替換供電部件,最後是與之相關的其它部件。
4、 從部件的故障率高低來考慮最先替換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進行替換。
六、比較法
比較法與替換法類似,即用好的部件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進行外觀、配置、執行現象等方面的比較,也可在兩台電腦間進行比較,以判斷故障電腦在環境設置,硬體配置方面的不同,從而找出故障部位。
七、升降溫法
在上門服務過程中,升降溫法由於工具的限制,其使用與維修間是不同的。在上門服務中的升溫法,可在用戶同意的情況下,設法降低電腦的通風能力,靠電腦自身的發熱來升溫;降溫的方法有:1)一般選擇環境溫度較低的時段,如一清早或較晚的時間;2)使電腦停機12~24小時以上等方法實現;3)用電風扇對著故障機吹,以加快降溫速度。
八、敲打法
敲打法一般用在懷疑電腦中的某部件有接觸不良的故障時,通過振動、適當的扭曲,甚或用橡膠錘敲打部件或設備的特定部件來使故障復現,從而判斷故障部件的一種維修方法。
九、對電腦產品進行清潔的建議
有些電腦故障,往往是由於機器內灰塵較多引起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維修過程中,注意觀察故障機內、外部是否有較多的灰塵,如果是,應該先進行除塵,再進去行後續的判斷維修。在進行除塵操作中,以下幾個方面要特別注意:
1、 注意風道的清潔
2、 注意風扇的清潔
風扇的清潔過程中,最好在清除其灰塵後,能在風扇軸處,點一點兒鐘表油,加強潤滑。
3、 注意接插頭、座、槽、板卡金手指部分的清潔
金手指的清潔,可以用橡皮擦拭金手指部分,或用酒精棉擦拭也可以。
插頭、座、槽的金屬引腳上的氧化現象的去除: 一是用酒精擦拭,一是用金屬片(如小一字改錐)在金屬引腳上輕輕刮擦。
4、 注意大規模集成電路、元器件等引腳處的清潔
清潔時,應用小毛刷或吸塵器等除掉灰塵,同時要觀察引腳有無虛焊和潮濕的現象,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或漏液現象。
5、 注意使用的清潔工具
清潔用的工具,首先是防靜電的。如清潔用的小毛刷,應使用天然材料製成的毛刷,禁用塑料毛刷。其次是如使用金屬工具進行清潔時,必須切斷電源,且對金屬工具進行洩放靜電的處理。
用於清潔的工具包括:小毛刷、皮老虎、吸塵器、抹布、酒精(不可用來擦拭機箱、顯示器等的塑料外殼)。
6、 對於比較潮濕的情況,應想辦法使其乾燥後再使用。可用的工具如電風扇、電吹風等,也可讓其自然風乾。
十、軟體調試的幾個方法和建議
1、 操作系統方面。
主要的調整內容是操作系統的啟動檔案、系統配置參數、組件文件、病毒等。
修復操作系統啟動檔案。
1) 對於Windows 9x系統,可用SYS命令來修復(要保證MSDOS.SYS的大小在1KB以上),但要求,在修復之前應保證分區參數是正確的。這可使用諸如DiskMap之類的軟體實現;
2) 對於Windows 2000/XP系統,有兩種方法——修復啟動檔案,使用fixboot命令;修復主引導記錄,使用fixmbr命令。
調整操作系統配置文件。
A. 對於Windows 9x系統,可用的工具很多,如:Msconfig命令、系統檔案檢查器、註冊表備份和恢覆命令(scanreg.exe,它要求在DOS環境下執行。另外如果要用scanreg.exe恢復註冊表,最好使用所列出的恢復功能表中的第二個備份檔案)等;
B. 對於Windows 2000系統,可用的工具與Windows 9x相比比較少,但某些調試命令可用Win98中的一些命令(如win98下的Msconfig命令,就可用在windows 2000下);
C. 對於Windows XP系統,可用的工具主要是Msconfig命令;
D. 調整電源管理和有關的服務,可以使用的命令是,要「執行」文本框中輸入gpedit.msc來進行;
E. 所有操作系統的調試,都可通過控制台、裝置管理員、電腦管理器(Windows 9x系統無)來進行系統的調試。
組件文件(包括.DLL、.VXD等)的修復
A. 通過增加刪除程式來重新安裝;
B. 通過從.CAB文件中提取安裝;
C. 可用系統檔案檢查器(sfc.exe命令)來修復有錯誤的文件;
D. 從好的電腦上拷貝覆蓋。
檢查系統中的病毒。
建議使用命令行方式下的病毒查殺軟體,並能直接訪問諸如NTFS分區。
2、 設備驅動安裝與配置方面。
主要調整設備驅動程序是否與設備匹配、版本是否合適、相應的設備在驅動程序的作用下能否正常回應。
A. 最好先由操作系統自動識別(特別要求的除外,如一些有特別要求的顯示卡驅動、音效卡驅動、非即插即用設備的驅動等),而後考慮強行安裝。這樣有利於判斷設備的好壞;
B. 如果有操作系統自帶的驅動,則先使用,仍不能正常或不能滿足應用需要,則使用設備自帶的驅動;
C. 更換設備,應先卸載驅動再更換。卸載驅動,可從裝置管理員中卸載;再從安全模式下卸載;進而在INF目錄中刪除;最後通過註冊表卸載;
D. 更新驅動時,如直接昇級有問題,須先卸載再更新。
3、 磁牒狀況方面。
檢查磁牒上的分區是否能訪問、介質是否有損壞、儲存在其上的文件是否完整等。
可用的調整工具:
A. DiskMap,方便地找回正確的分區;
B. Fdisk及Fdisk /MDR,檢查分區是否正確及使主引導記錄恢復到原始狀態;
C. 當硬碟容量大於64GB時,如果要重新分區或檢視分區,要求使用隨機附帶的磁牒分區軟碟中的Fdisk命令。這個命令可用windows Me下的Fdisk命令來替代;
D. format、Scandisk、廠商提供的磁牒檢測程序,檢查磁牒介質是否有壞道;
E. 文件不完整時,要求對不完整的文件先進行改名,再用在「操作系統方面」中所述的方法重建。
4、 應用軟體方面。
如應用軟體是否與操作系統或其它應用有相容性的問題、使用與配置是否與說明手冊中所述的相符、應用軟體的相關程序、資料等是否完整等;
5、 BIOS設置方面。
1) 在必要時應先恢復到最優狀態。建議:在維修時先把BIOS恢復到最優狀態(一般是出廠時的狀態),然後根據應用的需要,逐步設置到合適值。
2) BIOS重新整理不一定要重新整理到最新版,有時應考慮降低版本。
6、 重建系統。
在硬體配置正確,並得到用戶許可時,可通過重建系統的方法來判斷操作系統之類軟體故障,在用戶不同意的情況下,建議使用自帶的硬碟,來進行重建系統的操作。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重建系統後,逐步復原到用戶原硬碟的狀態,以便判斷故障點。
1) 重建系統,須以一鍵恢復為主,其次是恢復安裝,最後是完全重新安裝。恢復安裝的方法:
對於Windows 9x系統,直接從光碟安裝,或執行tools\sysrec\pcrestor.bat,即可實現恢復安裝。在進行恢復安裝時,可能由於win.com的存在而影響安裝過程的正常進行,這時,可在Windows目錄下,刪除win.com後,再重新安裝。
另一種恢復安裝,是將根目錄下的System.1st改名為System.dat後覆蓋掉Windows目錄下的同名文件,之後重啟即可。但這種方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重新安裝,而類似於完全重新安裝。
對於Windows XP或Windows2000系統,直接使用其安裝光碟啟動,在安裝界面中選擇修復安裝,選擇R時會出現兩個選項:一是快速修復,對於簡單問題用此選擇;另一是故障修復台,只要選擇正確的安裝目錄就可啟用故障修復台。故障修復台界面類似於DOS界面。
2) 為保證系統乾淨,在安裝前,執行Fdisk /MBR命令(也可用Clear.com)。必要時,在此之後執行format <驅動器碟名提示> /u [/s]命令。
3) 一定要使用隨機版的或正版的操作系統安裝介質進行安裝。
第二章 電腦維修步驟與維修操作注意事項
§2.1 電腦維修步驟
對電腦進行維修,應遵循如下步驟:
一、瞭解情況
即在服務前,與用戶溝通,瞭解故障發生前後的情況,進行初步的判斷。如果能瞭解到故障發生前後盡可能詳細的情況,將使現場維修效率及判斷的準確性得到提高。瞭解用戶的故障與技術標準是否有衝突。
向用戶瞭解情況,應借助第二部分中相關的分析判斷方法,與用戶交流。這樣不僅能初步判斷故障部位,也對準備相應的維修備件有幫助。
二、復現故障
即在與用戶充分溝通的情況下,確認:
1. 用戶所報修故障現象是否存在,並對所見現象進行初步的判斷,確定下一步的操作;
2. 是否還有其它故障存在。
三、判斷、維修
即對所見的故障現象進行判斷、定位,找出產生故障的原因,並進行修復的過程。在進行判斷維修的過程中,應遵循下面一節「維修判斷」中所述的原則、方法、注意事項,及第二、三部分所述內容進行操作。
四、檢驗
1. 維修後必須進行檢驗,確認所復現或發現的故障現象解決,且用戶的電腦不存在其它可見的故障。電腦整機正常的標準,參見《聯想台式電腦整機檢驗規範》;
2. 必須按照《XX維修檢驗確認單》所列內容,進行整機驗機,盡可能消除用戶未發現的故障,並及時排除之。
§2.2 電腦維修操作
在維修過程中,下列各條款應引起切實的關注和注意。
一、在進行故障現象復現、維修判斷的過程中,應避免故障範圍擴大;
二、在維修時,須查驗、核對裝箱單及配置;
三、必須充分地與用戶溝通。瞭解用戶的操作過程、出故障時所進行過的操作、用戶使用電腦的水準等。
四、維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觀察——觀察、觀察、再觀察!!!
1. 周圍環境:電源環境、其它高功率電器、電、磁場狀況、機器的佈局、網路硬體環境、溫濕度、環境的潔淨程度;安放電腦的台面是否穩固。周邊設備是否存在變形、變色、異味等異常現象; 
2. 硬體環境:機箱內的清潔度、溫濕度,部件上的跳接線設置、顏色、形狀、氣味等,部件或設備間的連接是否正確;有無錯誤或錯接、缺針/斷針等現象;用戶加裝的與機器相連的其它設備等一切可能與機器執行有關的其它硬體設施;
3. 軟體環境:
A. 系統中載入了何種軟體、它們與其它軟、硬體間是否有衝突或不匹配的地方;
B. 除標配軟體及設置外,要觀察設備、主機板及系統等的驅動、修正檔是否安裝、是否合適;要處理的故障是否為業內公認的BUG或相容問題;用戶加裝的其它應用與配置是否合適;
4. 加電過程中的觀察:元器件的溫度、異味、是否冒煙等;系統時間是否正確;
5. 拆裝部件時的觀察:要有記錄部件原始安裝狀態的好習慣,且要認真觀察部件上元器件的形狀、顏色、原始的安裝狀態等情況;
6. 觀察用戶的操作過程和習慣,及是否符合要求等。
五、在維修前,如果灰塵較多,或懷疑是灰塵引起的,應先除塵
六、對於自己不熟悉的應用或設備,應在認真閱讀用戶使用手冊或其它相關我的文件後,才可動手操作。
七、平時要多注意通過《技術直通車》、《技術工程信息通報》等下發的技術資料及其他工程師們的經驗來積累自己的經驗和提高維修水準。
八、禁止維修工程師為用戶安裝地線。如用戶要安裝地線,請用戶聯繫正式電工為其安裝。
九、如果要通過比較法、替換法進行故障判斷的話,應先徵得用戶的同意。
十、在進行維修判斷的過程中,如有可能影響到用戶所存儲的資料,一定要在做好備份、或保護措施、並徵得用戶同意後,才可繼續進行。
十一、當出現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僅是可能判斷為批量的故障)時,一定要對周圍的環境、連接的設備,以及與故障部件相關的其它部件或設備進行認真的檢查和記錄,以找出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
十二、隨機性故障的處理思路。隨機性故障是指:隨機性當機、隨機性報錯、隨機性出現不穩定現象。對於這類故障的處理思路應該是:
1. 慎換硬體,特別是上門服務時。一定要在充分的軟體調試和觀察後,在一定的分析基礎上進行硬體更換。如果沒有把握,最好在維修站內進行硬體更換操作。
2. 以軟體調整為主。調整的內容有:
1) 設置BIOS為出廠狀態(注意BIOS開關位置)
2) 查殺病毒
3) 調整電源管理
4) 調整系統執行環境
5) 必要時做磁牒整理,包括磁牒磁碟重整、無用文件的清理及介質檢查(注意,應在檢查磁牒分區正常及分區中空餘空間足夠的情況下進行)。
6) 確認有無用戶自加裝的軟硬體,如果有,確認其性能的完好性/相容性。
7) 與無故障的機器比較、對比。這種對比的一種方法是,在一台配置與故障機相同的無故障電腦上,逐個插入故障機中的部件(包括軟體),檢視無故障機的變化,當在插入某部件後,無故障機出現了與故障機類似的現象,可判該部件有故障。注意這種方式的對比,應做得徹底,以防漏掉可能有兩種部件引起同一故障的情況。
十三、應努力學習相關技術知識、掌握操作系統的安裝、使用方法及配置工具的使用等;理解各配置參數的意義與適用的範圍。
十四、請求支持需要關注的內容
1. 硬體及配置信息(盡可能詳盡)
2. 軟體及配置信息(盡可能詳盡)
3. 周圍環境
4. 完整的故障現象描述。即用戶第一次報修時的故障現象,經過維修操作後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清晰的描述)
5. 做過的維修操作(要詳盡)
§2.3 電腦維修的基本思路
為幫助維修工程師,順利找到第二部分中的相關內容,在這裡列出基本的判斷思路,供參考使用。
第二部分 常見故障判斷
本部分將電腦從開機一直到關機期間的故障進行分類。每一類的判斷、定位過程都是第一部分中「維修判斷」一節的有機組成部分,即不論使用什麼方法或不論去判斷什麼內容,這兩部分總是相互結合使用的。
以下各故障類型中所列的故障現象只是眾多故障現象中的一部分,對於未列出的故障現象,有的可歸類到其中,有的無法歸類。因此,本手冊只針對已列出的及可歸類其中的故障現象提供相應的判斷的方法和思路,並提供基本的排除的方法。而對不能歸類其中的其它故障現象來說,我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的收集、整理總結,然後對本《台式電腦維修指導手冊》進行豐富。

第一章 加電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從上電(或復位)到自檢完成這一段過程中電腦所發生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主機不能加電(如:電源風扇不轉或轉一下即停等)、有時不能加電、開機掉閘、機箱金屬部分帶電等;
2、 開機無顯,開機報警;
3、 自檢報錯或當機、自檢過程中所顯示的配置與實際不符等;
4、 反覆重啟;
5、 不能進入BIOS、重新整理BIOS後當機或報錯;CMOS掉電、時鐘不准;
6、 機器噪音大、自動(定時)開機、電源設備問題等其它故障。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市電環境;電源、主機板、CPU、記憶體、顯示卡、其它可能的板卡;BIOS中的設置(可通過放電來回復到出廠狀態);開關及開關線、復位按鈕及復位線本身的故障。
四、判斷要點/順序。
以下的文字敘述部分是對維修判斷流程的補充和說明,要結合流程圖來閱讀。另外,本章只分析加電類的故障,如果在判斷中涉及其它類故障,可轉入相應故障的判斷過程。以下各類同。
1、 維修前的準備
1) POST卡;
2) 萬用表;
3) 試電筆;
4) CPU負載。
2、 環境檢查
1) 檢查電腦設備:
A. 周邊及電腦設備內外是否有變形、變色、異味等現象;
B. 環境的溫、濕度情況;
C. 加電後,注意部件、元器件及其它設備是否變形、變色、異味、溫度異常等現象發生。
2) 檢查市電情況:
A. 檢查市電電壓是否在220V±10%範圍內,是否穩定(即是否有經常停電、瞬間停電等現象);
B. 市電的接線定義是否正確(即,左零右火、不允許用零線作地線用(現象是零地短接)、零線不應有懸空或虛接現象);
C. 供電線路上是否接有漏電保護器(且必須接地火線上),是否有地線等;
D. 主機電源線一端是否牢靠地插在市電插座中,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另一端是否可靠在接在主機電源上,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情況。
3) 檢查電腦內部連接:
A. 電源開關可否正常的通斷,聲音清晰,無連鍵、接觸不良現象;
B. 其它各按鈕、開關通斷是否正常;
C. 連線到外部的信號線是否有斷路、短路等現象;
D. 主機電源是否已正確地連接在各主要部件,特別是主機板的相應插座中;
E. 板卡,特別是主機板上的跳接線設置是否正確。
4) 檢查部件安裝:
A. 檢查機箱內是否有異物造成短路;
B. 或零部件安裝上是否造成短路(如P4CPU風扇在主機板背面的支架安裝錯位造成的短路等);
C. 通過重新插拔部件(包括CPU、記憶體),檢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應該先做除塵和清潔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應檢查部件安裝時,是否過松、後檔板尺寸是否不合適、插座太緊,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擠出;
D. 檢查記憶體的安裝,要求記憶體的安裝總是從第一個插槽開始順序安裝。如果不是這樣,請重新插好。
5) 檢查加電後的現象:
A. 按下電源開關或復位按鈕時,觀察各指示燈是否正常閃亮;
B. 風扇(電源的和CPU的等)的工作情況,不應有不動作或只動作一下即停止的現象;
C. 注意傾聽風扇、驅動器等的電機是否有正常的運轉聲音或聲音是否過大;
D. 主機能加電,但無顯示,應傾聽主機能否正常自檢(即有自檢完成的鳴叫聲,且硬碟燈能不斷閃爍)若有,先檢查顯示系統是否有故障,否則檢查主機問題;
E. 對於開機噪音大的問題,應分辨清噪音大的部位,一般情況下,噪音大的部件有風扇、硬碟、光碟和軟驅動機械部件。對於風扇,應通過除塵來檢查,如果噪音減小,可在風扇軸處滴一些鐘表油,以加強潤滑。
3、 故障判斷要點
1) 檢查主機電源:
A. 主機電源在不接負載時,將電源到主機板的插頭中綠線與黑線直接短接,看能否加電,並用萬用表檢查是否有電壓輸出;
B. 用萬用表檢查輸出的各路電壓值是否在規格允許的範圍內;
C. 在接有負載的情況下,用萬用表檢查輸出電源的波動範圍是否在超出允許範圍;
D. 對於電源一加電,只動作一下即停止工作的情況,應首先判斷電源空載或接在其它電腦上是否能正常工作(即檢查上面提到的三點);
E. 如果電腦的供電不是直接從市電來,而是通過穩壓設備獲得,要注意用戶所用的穩壓設備是否完好、或是否與我們的產品的電源相容。
2) 在開機無顯時,用POST卡檢查硬體最小系統中的部件是否正常
A. 檢視POST顯示的代碼是否為正常值(參見《維修工具使用手冊》中的代碼定義);
B. 對於POST卡所顯示的代碼,應檢查與之相關的所有部件。如顯示的代碼與記憶體有關,就應檢查主機板和記憶體;
C. 傾聽在硬體最小系統下,有無報警聲音,若無檢查的重點應在最小系統中的部件上;
D. 檢查中還應注意的是,當硬體最小系統有報警聲時,要求插入無故障的記憶體和顯示卡(集成顯示卡除外),若此時沒有報警音,且有顯示或自檢完成的聲音,證明硬體最小系統中的部件基本無故障,否則,應主要檢查主機板;
E. 在準備更換CPU來檢查時,應先使用CPU負載,檢查主機板的供電電壓是否在允許範圍內,在電壓正常的情況下才可進行CPU更換操作。如果超出範圍,直接更換主機板。CPU電壓允許值參見《維修工具使用手冊》;
3) 部件的檢查:
A. 如果硬體最小系統中的部件經POST卡檢查正常後,要逐步加入其它的板卡及設備,以檢查其中哪個部件或設備有問題;
B. 對於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加電故障的部件,應檢查部件的後檔板尺寸是否不太合適,這可通過去掉後檔板檢查。
4) BIOS設置檢查:
A. 通過清CMOS檢查故障是否消失;
B. BIOS中的設置是否與實際的配置不相符(如:磁牒參數、記憶體類型、CPU參數、顯示類型、溫度設置等);
C. 根據需要更新BIOS檢查故障是否消失。
5) 其它方面的檢查:
A. 在接有漏電保護器的環境中,一定要先檢查市電插座上的接線是否正確(即按左零右火,上地的連接方法;零地線不可短接;零線不能懸空),再檢查漏電保護器是否正確地接在火線上、容量是否過小,接著檢查在一路市電線路上所接的設備的數量(特別是電腦的數量——在漏電保護器的動作電流為30mA時,應可接16~20台電腦),最後檢查整機設備中有無漏電或漏電流過大的現象;
B. 檢查用戶環境中有無地線。在無地線的環境中,觸摸主機的金屬部分,會有麻手的感覺。這時,如果接地後,機器可正常執行,且麻手現象消失,則屬正常現象,不是故障;
C. 對於不能進BIOS,或不能重新整理BIOS的情況,可先考慮主機板的故障;
D. 對於反覆重啟或關機的情況,除注意市電的環境(如插頭是否插好等)外,要注意電源或主機板是否有故障;
E. 系統中是否載入有第三方的開關機控制軟體,有應予以卸載。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一)。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雙子恆星6C/766的機器,主機板是精英P6SEP-ME V2.2D,當記憶體不插在DIMM1時,開機無顯示,但機器不報警。
解決方案:經測試,當DIMM1上不插記憶體時,即使DIMM2、DIMM3都插上記憶體,開機也是無顯。當DIMM1插上記憶體時,不管DIMM2、DIMM3上是否插有記憶體,開機正常。
查詢早期的週報得知,此問題是由於此機型集成的顯示卡使用的顯示記憶體是共享實體記憶體的,而顯示記憶體所要求的實體記憶體是要從插在DIMM1上記憶體中取得,當DIMM1上沒有插記憶體時,集成顯示卡無法從實體記憶體中取得顯示記憶體,故用戶開機時無顯。
案例二:
問題描述:每次電腦開機自檢時,系統總會在顯示512K 快取的地方停止執行了,是什麼原因?
解決方案:首先既然在顯示快取處當機,必然是該處或其後的部分有問題。記得平常開機,此項顯示完後就輪到硬碟啟動操作系統了。因此,可以斷定不是高速快取的問題,就是硬碟的故障。取下硬碟安裝到別的電腦上,證實硬碟是好的。這是檢查電腦故障最常用的辦法——替換排除法。 
現在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高速快取上,進入CMOS設置,禁止L2 快取,儲存碟退出,重啟機器,電腦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可以斷定是L2 快取的問題。
觸摸主機板上的高速快取晶片,發現有些晶片很熱,估計就是這兒的問題。再次確認問題所在沒錯。
觸類旁通:若發現機器總當機,可執行一會後,用手觸摸主機板上的高速快取晶片,發現燙手,就可在Cmos中關閉二級快取,發現是否當機,最後定義故障所在。
案例三:
問題描述:用戶使用T啟天2600 P4 1.6G 12840DSF(特5409)電腦,開機無顯示,用戶現在咨詢如何解決?
解決方案:檢查用戶的環境,發現用戶機隨機附帶兩塊顯示卡——主機板集成一個顯示卡另外還有一塊單獨的TNT2 M64 32M顯示卡,有些客戶在剛剛購買電腦時由於對電腦不太熟悉,將顯示器信號線接到了主機板集成的顯示卡接頭上,這樣會導致開機無顯,但是此時主機工作正常。 
遇到用戶報修開機無顯或顯示器故障,請提示客戶檢查環境,若有不正確,提示更正後,問題即可解決。
第二章 啟動與關閉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與啟動、關閉過程有關的故障。啟動是指從自檢完畢到進入操作系統應用界面這一過程中發生的問題;關閉系統是指從點擊關閉按扭後到電源斷開之間的所有過程。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啟動過程中當機、報錯、黑屏、反覆重啟等;
2、 啟動過程中報某個文件錯誤;
3、 啟動過程中,總是執行一些不應該的操作(如總是磁牒掃瞄、啟動一個不正常的應用程式等);
4、 只能以安全模式或命令行模式啟動;
5、 登錄時失敗、報錯或當機;
6、 關閉操作系統時當機或報錯。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BIOS設置、啟動檔案、設備驅動程序、操作系統/應用程式配置文件;電源、磁牒及磁牒驅動器、主機板、信號線、CPU、記憶體、可能的其它板卡。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磁牒資料線;
2) 萬用表;
3) 查毒軟體。
2、 環境檢查
1) 機器周邊及外觀檢查:
A. 市電連接是否牢靠,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
B. 主機硬碟指示燈是否正確閃亮,不應有不亮或常亮的現象;
C. 觀察系統是否有異味,元器件的溫度是否偏高;
D. 觀察CPU風扇的轉速是否不夠,或是否過慢或不穩定;
E. 傾聽驅動器工作時是否有異響。
2) 驅動器連接檢查:
A. 驅動器的電源連接是否正確、牢靠。驅動器上的電源連接插座是否有虛接的現象;
B. 驅動器上的跳線設置是否與驅動器連接在電纜上的位置相符;
C. 驅動器資料電纜是否接錯或漏接,規格是否與驅動器的技術規格相符(如:支持DMA66的驅動器,必須使用80芯資料電纜);
D. 驅動器資料電纜是否有故障(如露出芯線、有死彎或硬痕等),除可通過觀察來判斷外,也可通過更換一根資料電纜來檢查;
E. 驅動器是否通過其它板卡連線到系統上,或通過其它板卡(如硬碟保護卡,雙網隔離卡等)來控制。
3) 檢查其它部件的安裝:
A. 通過重新插拔部件(包括CPU、記憶體),檢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應該先做除塵和清潔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應檢查部件安裝時,是否過松、後檔板尺寸是否不合適、插座太緊,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擠出;
B. 檢查CPU風扇與CPU是否接觸良好。最好重新安裝一次。
4) 顯示的內容的觀察:要注意螢幕報錯的內容、當機的位置,以確定故障可能發生的部位。
3、 故障判斷要點
1) 充分地與用戶溝通,瞭解出現不能啟動的過程及用戶的操作;
2) BIOS設置檢查:
A. 是否為剛更換完不同型號的硬體。如果主機板BIOS支持BOOTEasy功能或BIOS防寫開關開啟,則建議將其關閉,待完成一次完整啟動後,再開啟;
B. 是否增加了新硬體。這時應先去除增加的硬體,看故障是否消失,若是,檢查增加的硬體是否有故障,或系統中的設置是否正確(通過對比新硬體的使用手冊檢查);
C. 檢查BIOS中的設置,如:啟動順序、啟動磁牒的設備參數等。建議通過清CMOS來恢復;
D. 檢查是否由於BIOS問題(包括設置及功能)引起操作系統不能正常啟動或關閉,可償試將Windows目錄下的BIOS.vxd(或VPBIOSD.vxd)改名為BIOS.old,然後重啟,或關閉,若故障消失,則通過修改BIOS設備或更新BIOS來解決,否則與BIOS無關。注意測試完成以後,一定要將其改回原來的名字(註:除Windows 98外,其它操作系統無此文件);
E.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應考慮昇級BIOS來檢查。如:對於在第一次開機啟動後,某些應用或設備不能工作的情況,除檢查設備本身的問題外,就可考慮更新BIOS來解決。
以下檢查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下進行。
3) 磁牒邏輯檢查:
A. 根據啟動過程中的錯誤提示,相應地檢查磁牒上的分區是否正確、分區是否啟動、是否格式化;
B. 直接檢查硬碟是否已分區、格式化;
C. 加入一個其它無故障的驅動器(如軟驅或光碟)來檢查能否從其它驅動器中啟動(若使用軟驅,最好使用希捷的檢測軟碟啟動)。若能,進行第3)、4)步的檢查,否則進行第5)步的檢查;接著、分區是否啟動、有無壞軌等; 
D. 硬碟上的啟動分區是否已啟動,其上是否有啟動時所用的啟動檔案或命令;
E. 檢查硬碟驅動器上的啟動分區是否可訪問,若不能,用相應廠商的磁牒檢測程序檢查硬碟是否有故障。有故障,更換硬碟;在無故障的情況下,通過啟始化硬碟來檢測,若故障依然存在,更換硬碟;
F. 在用其它驅動器也不能啟動時,先將硬碟驅動器去除,看是否可啟動,若仍不能,應對軟體最小系統中的部件進行逐一檢查,包括硬碟驅動器和磁牒傳輸的公共部件——磁牒接頭、電源、記憶體等。若可啟動了,最好對硬碟進行一次啟始化操作,若故障不消失,則再更換硬碟;
G. 如果要對硬碟進行啟始化操作,但用戶存有有用資料,建議用戶找資料修復公司解決。
4) 操作系統配置檢查:
A. 對於出現文件錯誤的提示,應按照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相應軟體調試方法來修覆文件;
B. 在不能啟動的情況,建議進行一次「選擇上一次啟動」或用scanreg.exe恢復註冊表到前期備份的註冊表的方法檢查故障是否能夠消除;
C. 檢查系統中有無第三方程序在執行,或系統中不當的設置或設備驅動引起啟動不正常。在這裡特別要注意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應遮閉這兩個文件,檢查啟動故障是否消失;
D. 檢查啟動設置、啟動組中的項、註冊表中的鍵值等,是否載入了不必要的程序;
E. 檢查是否存在病毒。要求在一個系統中,只能安裝一個防病毒軟體;
F. 必要時,通過一鍵恢復、恢復安裝等方法,檢查啟動方面的故障;
G. 當啟動中顯示不正常時(如黑屏、花屏等),應按顯示類故障的判斷方法進行檢查,但首先要注意顯示設備的驅動程序是否正常、顯示設置是否正確,最好將顯示改變到標準的VGA方式檢查。
5) 硬體部件檢查:
A. 如果啟動的驅動器是通過另外的控制卡連接的,請將驅動器直接連接在預設的驅動器接頭(主機板上的);
B. 當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啟動正常後,應逐步回復到原始配置狀態,來定位引起不能正常啟動的部件;
C. 要注意檢查電源的供電能力,即輸出電壓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波動範圍是否超出允許的範圍(參見《維修工具使用手冊》);
D. 驅動器的檢查,可參考磁牒類故障的判斷方法進行;
E. 硬體方面的考慮,應從記憶體開始考慮:使用記憶體檢測程序進行判斷記憶體部分是否有故障,記憶體安裝的位置,應從第一個記憶體槽開始安裝,對於安裝的多條記憶體檢查記憶體規格是否一致、相容等。有關記憶體規格請參閱附錄二的相關部分。
6) 對於不能正常關機的現象,應從下列幾個方面檢查:
A. 在命令提示字元下檢視BOOTLOG.TXT文件(在根目錄下)。此文件是開機註冊文件,它裡面記錄了系統工作時失敗的記錄,儲存一份系統正常工作時的記錄,與出問題後的記錄相比較,找出有問題的驅動程序,在WIN.INI SYSTEM.INI 中找到該驅動對應的選項,或在註冊表中找到相關聯的對應鍵值,更改或昇級該驅動程序,有可能將問題解決;
B. 昇級BIOS到最新版本,注意CMOS的設置(特別是APM、USB、IRQ等);
C. 檢查是否有一些系統的文件損壞或未安裝(參閱附錄二之(三)的相關內容)
D. 應用程式引起的問題,關閉啟動組中的應用程式,檢查關機時的聲音程序是否損壞;
E. 檢查是否有某個設備引起無法正常關機,比如網路卡、音效卡,可通過更新驅動或更換硬體來檢查;
F. 通過安裝修正檔程序或昇級操作系統進行檢查;
G. 對於Windows 98SE系統的關機問題,請參閱附錄二之(三)。其中的一引起論述對於其它Windows系統也有幫助。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二)。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客戶電腦安裝WIN 2000 PROFESSIONAL操作系統,每次啟動均藍屏,報MEMORY ERROR。
解決方案:到達客戶處,故障復現,向客戶瞭解情況,客戶反映發生故障前曾經安裝過一根記憶體條,之後發生此類故障。關機後拔下記憶體條,重新開機,仍舊藍屏,但是不再報MEMORY ERROR。考慮到WIN 2000對硬體要求較高,而且故障是在加裝記憶體後出現的故障,基本可以斷定機器的原配硬體和軟體系統沒有問題。再次重新啟動電腦,開機時按下F8鍵,選擇進入「VGA模式」,此次電腦能夠正常啟動,並且登陸正常。在進行了一次正常登陸後,重新啟動到標準模式,電腦啟動正常,至此,故障排除。
案例二:
問題描述:客戶端機器被執行一段惡意程序,導致每次啟動後均出現一個對話視窗,且該對話視窗無法關閉,只能強制結束,客戶端機器有重要程序,不願意重新安裝操作系統。
解決方案:首先懷疑是否是病毒,執行常用殺毒軟體均不能查殺。在「開始」--「執行」中輸入「MSCONFIG」,但是在「啟動」組中仍然不能找到該程序。執行「SCANREG」,將註冊表恢復到最老的版本故障依舊。最後只好手工編輯註冊表,執行「REGEDIT」,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CurrentVersion\RUN下,找到對應的程序檔案名,刪除對應的鍵值後,重新啟動,故障排除。(註:建議在更改註冊表前,使用註冊表編輯器的「導出」功能進行註冊表備份。)
第三章 磁牒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裡所指的磁牒類故障表示兩個方面:一是硬碟、光碟、軟驅及其介質等引起的故障;另一是影響對硬碟、光碟、軟驅訪問的部件(如主機板、記憶體等)引起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硬碟驅動器
1) 硬碟有異常聲響,噪音較大;
2) BIOS中不能正確地識別硬碟、硬碟指示燈常亮或不亮、硬碟干擾其它驅動器的工作等;
3) 不能分區或格式化、硬碟容量不正確、硬碟有壞道、資料損失等;
4) 邏輯驅動器碟名提示丟失或被更改、訪問硬碟時報錯;
5) 硬碟資料的保護故障;
6) 第三方軟體造成硬碟故障;
7) 硬碟保護卡引起的故障。
2、 軟碟驅動器
1) 軟驅指示燈不亮或常亮、軟驅讀盤聲音大;
2) 軟驅劃盤、軟碟不能彈出或插入等;
3) 軟碟不能被格式化、軟驅不讀盤、軟驅干擾其它驅動器或設備或應用的正常工作等;
4) 在一個軟驅中寫的文件不能在另一個軟驅中讀出;
5) 軟驅碟名提示丟失或被更改、訪問軟驅時報錯;
6) 軟驅安裝不到位。
3、 光碟驅動器
1) 光碟噪音較大、光碟劃盤、光碟托盤不能彈出或關閉、光碟讀盤能力差等;
2) 光碟碟名提示丟失或被更改、系統檢測不到光碟等;
3) 訪問光碟時當機或報錯等;
4) 光碟介質造成光碟不能正常工作。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硬碟、光碟、軟驅及其它們的設置,主機板上的磁牒接頭、電源、信號線。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磁牒資料線;
2) 相應的磁牒檢測軟體;
3) 查毒軟體等。
2、 硬碟驅動器
1) 環境檢查
A. 檢查硬碟連接:
a) 硬碟上的ID跳線是否正確,它應與連接在線纜上的位置匹配; 
b) 連接硬碟的資料線是否接錯或接反;
c) 硬碟連接線是否有破損或硬折痕。可通過更換連接線檢查;
d) 硬碟連接線類型是否與硬碟的技術規格要求相符;
e) 硬碟電源是否已正確連接,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
B. 硬碟外觀檢查:
a) 硬碟電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及斷裂缺損等現象;
b) 硬碟電源插座之接針是否有虛焊或脫焊現象;
c) 加電後,硬碟自檢時指示燈是否不亮或常亮;工作時指示燈是否能正常閃亮;
d) 加電後,要傾聽硬碟驅動器的運轉聲音是否正常,不應有異常的聲響及過大的噪音。
C. 硬碟的供電檢查:
a) 供電電壓是否在允許範圍內,波動範圍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等。
2) 故障判斷要點
A. 建議在軟體最小系統下進行檢查,並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這樣做可排除由於其它驅動器或部件對硬碟訪問的影響。
B. 參數與設置檢查:
a) 硬碟能否被系統正確識別,識別到的硬碟參數是否正確;BIOS中對IDE通道的傳輸模式設置是否正確(最好設為「自動」);
b) 顯示的硬碟容量是否與實際相符、格式化容量是否與實際相符(注意,一般標稱容量是按1000為單位標注的,而BIOS中及格式化後的容量是按1024為單位顯示的,二者之間有3%~5%的差距。另格式化後的容量一般會小於BIOS中顯示的容量)。硬碟的容量根據系統所提供的功能(如帶有一鍵恢復),應比實際容量小很多,縮小的值請參看用戶手冊中的相關說明;
c) 檢查當前主機板的技術規格是否支持所用硬碟的技術規格,如:對於大於8GB硬碟的支持、對高傳輸速率的支持等; 
C. 硬碟邏輯結構檢查:參考啟動類故障判斷要點中的相關部分。
a) 檢查磁牒上的分區是否正常、分區是否啟動、是否格式化、系統檔案是否存在或完整; 
b) 對於不能分區、格式化操作的硬碟,在無病毒的情況下,應更換硬碟。更換仍無效的,應檢查軟體最小系統下的硬體部件是否有故障;
c) 必要時進行修復或啟始化操作,或完全重新安裝操作系統;
D. 系統環境與設置檢查:參考啟動類故障判斷要點中的相關部分。
a) 注意檢查系統中是否存在病毒,特別是引導型病毒(如用查KV3000 /K命令,或用MEM.EXE命令等進行檢查);
b) 認真檢查在操作系統中有無第三方磁牒管理軟體在執行;裝置管理員中對IDE通道的設置是否恰當;
c) 是否開啟了不恰當的服務。在這裡要注意的是,ATA驅動在有些應用下可能會出現異常,建議將其卸載後檢視異常現象是否消失;
E. 硬碟性能檢查:
a) 當加電後,如果硬碟聲音異常、根本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時,應檢查一下電源是否有問題、資料線是否有故障、BIOS設置是否正確等,然後再考慮硬碟本身是否有故障;
b) 應使用相應硬碟廠商提供的硬碟檢測程序檢查硬碟是否有壞道或其它可能的故障;
F. 對於關於硬碟保護卡所引起的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a) 安裝硬碟保護卡,應注意將CMOS中的病毒警告關閉、將CMOS中的映射地址設為不使用(disable)、將CMOS中的第一啟動設備為設為LAN;光碟和硬碟應接在不同的IDE資料線上。
b) 如果忘記的硬碟保護卡的管理員密碼,對於1.0版ALT+133,ALT+144,ALT+155,彈出10組數(必須用小鍵盤),對於3.0版,在管理員密碼處輸入ENPQ,得到一組資料,然後撥打800,來得到密碼;
c) 裝有硬碟保護卡的機器,開機出現紅屏現象,應使用專用的工具程序解決。方法請參閱相關的《技術工程信息通報》;
d) 對於在某個引導盤下,看不到某些資料盤的情況,要檢查:這些資料盤是否為該引導盤專屬的資料盤;分區類型是否為引導盤的操作系統所識別;在大於8GB的硬碟上,在8GB之後是否建立了屬於該引導盤的FAT16分區(當然引導盤支持FAT16文件系統);該引導盤的專屬分區是否多於3 個;
e) 硬碟保護卡不起保護功能,要檢查用戶是否關閉了硬碟保護功能,要啟用硬碟保護功能,可在進入系統前按一下F4來啟用(事先應已安裝過),如果不行,可重新插拔一下硬碟保護卡。在Windows下,則應檢查其驅動軟體是否已安裝;
f) 當啟有了硬碟保護功能後,硬碟上原來的系統不被保留,應詢部用戶原系統是否是用第三方軟體進行的分區。目前硬碟保護卡只能保護用操作系統自帶的FDISK進行分區的系統; 
g) 在硬碟保護模式為每次還原,如果由於未正常關機,而出現多次提示進行磁牒掃瞄,應在管理員模式下,在Msdos.sys文件中加入autoscan=0的項;
h) 對於在使用者模式下,出現亂碼的現象,需在管理員模式下執行昇級盤中的SETUP.EXE;
3、 軟碟驅動器
1) 環境檢查
A. 軟驅的在一定情況下,類似於硬碟的檢查方法。
B. 檢查軟驅的連接:
a) 連接電纜安裝是否正確,不應有插錯或插反的現象;
b) 軟驅連接的位置,應與BIOS中設置的值相符; 
c) 軟驅的電源連接是否正確。
C. 軟驅外觀檢查
a) 軟驅中是否有異物;
b) 電路板上及其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異味等現象。
D. 所使用的軟碟介質的質量是否太差;
2) 故障判斷要點
A. 軟驅的檢查,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軟驅,或去掉硬碟後進行檢查判斷。且在必要時,移出機箱外檢查;
B. 類似硬碟驅動器的檢查。但要注意:BIOS中對軟驅是否可讀寫的設置是否為允許或禁止;
C. 檢查軟驅的讀、寫能力,一方面是自身讀寫能力的檢查,另一方面是軟碟的互換讀寫能力的檢查,即在可能有故障的軟驅中寫過的軟碟能否在另一正常的軟驅中讀出。如果不能,更換軟驅;
D. 軟碟是最易感染病毒的介質,因此的檢查中,一定要注意對病毒的檢查。
4、 光碟驅動器
1) 環境檢查
A. 檢查光碟連接:
a) 光碟上的ID跳線是否正確,它應與連接在線纜上的位置匹配;
b) 連接光碟的資料線是否接錯或接反;
c) 光碟連接線是否有破損或硬折痕。可通過更換連接線檢查;
d) 光碟連接線類型是否與光碟的技術規格要求相符;
e) 光碟電源是否已正確連接,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
B. 光碟外觀檢查:
b) 光碟電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及斷裂缺損等現象;
c) 光碟電源插座之接針是否有虛焊或脫焊現象;
d) 加電後,光碟自檢時指示燈是否不亮或常亮;工作時指示燈是否能正常閃亮;
e) 加電後,要傾聽光碟驅動器的運轉聲音是否正常,不應有異常的聲響及過大的噪音。
2) 故障判斷要點
A. 光碟的檢查,應用光碟替換軟體最小系統中的硬碟進行檢查判斷。且在必要時,移出機箱外檢查。檢查時,用一可啟動的光碟來啟動,以初步檢查光碟的故障。如不能正常讀取,則在軟體最小系統中檢查。最先考察的是光碟;
B. 類似硬碟驅動器的檢查方法;
C. 光碟性能檢查:
a) 對於讀盤能力差的故障,先考慮防病毒軟體的影響,然後用隨機光碟進行檢測,如故障復現,更換維修,否則根據用戶的需要及所見的故障進行相應的處理;
b) 必要時,通過重新整理光碟的formware檢查不驅的故障現象是否消失(如由於光碟中放入了一張CD光碟,導致系統第一次啟動時,光碟工作不正常,就可償試此方法);
D. 操作系統中配置檢查:
a) 在操作系統下的應用軟體能否支持當前所用光碟的技術規格;
b) 裝置管理員中的設置是否正確,IDE通道的設置是否正確。必要時卸載光碟驅動重啟,以便讓操作系統重新識別。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三)。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小王是一家公司的電腦維護人員,辦公用機為聯想的奔月2000機型,13G硬碟,由於長時間電腦中系統和資料未進行維護,系統啟動和執行都比較慢,將C碟上的重要資料複製到D碟,之後執行聯想的系統恢復軟體,將隱藏分區裡的Windows98SE系統複製到C碟上。10分鐘不到恢復完畢,再次重新啟動,正常進入Windows98系統。但是進入系統後,發現原來用PM劃分的延展分區不見了大量的資料資料都在延展分區中,如何是好?小王陷入尷尬的境地……
解決方案:首先檢視聯想機器隨機資料,說明書上寫著「可能對PM等的分區格式不支持,分區時請用Fdisk……」,可能是進行系統恢復時破壞了原來的硬碟分區表,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呢?開機進入MSDos或者進入PM,出了一個主分區和一個延展分區沒有其他的分區信息,這時想到軟體Diskman,進入MSDos,執行Diskman,首先警告說分區表有誤,Diskman雖然仍然把硬碟識別成兩個分區,但它還有重新檢測分區表的功能。重新檢測分區表有全自動和交互兩種方式,選擇後者,Diskman就開始逐柱面檢測硬碟上原已存在的分區表。過了很長的時間,原有的三個分區包括聯想系統恢復軟體隱藏的備份分區都被檢測了出來,保持分區格式,一切正常。
點評:用戶應用中或是在用戶對硬碟分區時斷電都會導致硬碟分區表的錯誤,遇到此種問題時不要著急,要分析問題的原因,檢視相關的資料,如相關軟體和電腦附帶的資料,借助相關的軟體或工具解決,若是對硬碟的工作原理、相關軟體或工具的應用不是很瞭解,一定要搜尋相關資料或是向人詢問。
註:Diskman硬碟分區表維護軟體,執行於MSDOS環境,採用全中文圖形界面,無須任何漢字系統支持。以圖表的形式揭示了分區表的詳細結構,支持滑鼠操作,支持8G以上的大硬碟和UNIX、NTFS等多種分區格式等。
案例二:
問題描述:一用戶天禧二5311機型,用戶反映用隨機的軟體NTI CD-Maker Plus中的FileCD工具格式化可擦寫光碟的時候(明基CD-RW),進度很快到100%,但是沒有格式化完畢的提示,強行關閉對話視窗也無法關閉。最後等了只得結束任務。用NTI CD-Maker Plus燒錄硬碟,燒錄過程中顯示燒錄進度,並提示燒錄完畢後,將燒錄好的光碟放入光碟,提示無法識別光碟。
解決方案:首先考慮是NTI CD-Maker中的插件FileCD的軟體問題,昇級NTI CD-Maker軟體到V5.08,V5.13,都沒能解決,昇級到V5.15現象依舊,再看FileCD的版本和用戶原機的FileCD的版本一樣,為2.0.10後續的版本並未在擦寫光碟的功能上有所改進。考慮選用另外的燒錄軟體,用NERO來進行測試(版本為V5.5.9.0),用該軟體執行快速擦寫後再對光碟進行燒錄,依舊發生上述的現象。但是用SONY的CD-RW光碟則無此問題。
點評:擦寫光碟時和燒錄軟體及燒錄機都有很大的關係,請工程師在解決問題時可以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
案例三:
問題描述:一用戶光碟過保,用戶自行購買光碟,據用戶稱在市場上購買光碟時進行測試,光碟沒有任何問題,測試的資料盤和VCD等光碟都可以正常讀出,但是回到家加裝光碟後,開機進入系統,所有放入光碟中的碟片在驅動器的碟名提示上都只顯示CD樣的標記。用戶回到購買處將光碟安裝到測試電腦上,問題復現。
解決方案:經過檢查發現,光碟的資料接頭上一根資料線彎,導致驅動器中資料無法正常識別。
第四章 顯示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類故障不僅包含由於顯示設備或部件所引起的故障,還包含有由於其它部件不良所引起的在顯示方面不正常的現象。也就是說,顯示方面的故障不一定就是由於顯示設備引起的,應全面進行觀察和判斷。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開機無顯、顯示器有時或經常不能加電;
2、 顯示偏色、抖動或滾動、顯示發虛、花屏等;
3、 在某種應用或配置下花屏、發暗(甚至黑屏)、重影、當機等;
4、 螢幕參數不能設置或修改;
5、 亮度或對比度不可調或可調範圍小、螢幕大小或位置不能調節或範圍較小;
6、 休眠喚醒後顯示異常;
7、 顯示器異味或有聲音。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顯示器、顯示卡及其它們的設置;主機板、記憶體、電源,及其它相關部件。特別要注意電腦周邊其它設備及地磁對電腦的干擾。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相應顯示卡的最新版驅動程序
2、 環境檢查
1) 市電檢查:
A. 市電電壓是否在220V±10%、50Hz或60Hz;市電是否穩定;
B. 其餘參考加電類故障中有關市電檢查部分。
2) 連接檢查:
A. 顯示器與主機的連接牢靠、正確(特別注意,當有兩個顯示端口時,是否連線到正確的顯示端口上);電纜接頭的針腳是否有變形、折斷等現象,應注意檢查顯示電纜的質量是否完好;
B. 顯示器是否正確連接上市電,其電源指示是否正確(是否亮及顏色); 
C. 顯示設備的異常,是否與未接地線有關。特別注意:不允許電腦維修工程師為用戶安裝地線,應請用戶通過正式電工來安裝;
3) 周邊及主機環境檢查:
A. 檢查環境溫、濕度是否與使用手冊相符(如鑽石瓏管,要求的使用溫度為18~40C);
B. 顯示器加電後是否有異味、冒煙或異常聲響(如爆裂聲等);
C. 顯示卡上的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或溫升過快的現象;
D. 顯示卡是否插好,可以通過重插、用橡皮或酒精擦拭顯示卡(包括其它板卡)的金手指部分來檢查;主機內的灰塵是否較多,進行清除;
E. 周圍環境中是否有干擾物存在(這些干擾物包括:日光燈、UPS、音箱、電吹風機、相靠過近(50厘米以內)的其它顯示器,及其它大功率電磁設備、線纜等)。注意顯示器的擺放方向也可能由於地磁的的影響而對顯示設備產生干擾;
F. 對於偏色、抖動等故障現象,可通過改變顯示器的方向和位置,檢查故障現象能否消失。
4) 其它檢查及注意事項:
A. 主機加電後,是否有正常的自檢與執行的動作(如有自檢完成的鳴叫聲、硬碟指示燈不停閃爍等),如有,則重點檢查顯示器或顯示卡;
B. 禁止帶電搬動顯示器及顯示器方向,在斷電後的一段時間內(2~3分鐘)也最好不要搬動顯示器。
3、 故障判斷要點
1) 調整顯示器與顯示卡:
A. 通過調節顯示器的OSD選項,最好是回復到RECALL(出廠狀態)狀態來檢查故障是否消失。對於液晶顯示器,需按一下auto config按鈕;
B. 顯示器的參數是否調得過高或過低(如H/V-MOIRE,這是不能通過RECALL來恢復的);
C. 顯示器各按鈕可否調整,調整範圍是否偏移顯示器的規格要求;
D. 顯示器的異常聲響或異常氣味,是否超出了顯示器技術規格的要求(如新顯示器剛用之時,會有異常的氣味;剛加電時由於消磁的原因而引起的響聲、螢幕抖動等,但這些都屬正常現象)。有關顯示器的規格,請見附錄二之(二);
E. 顯示卡的技術規格是否可用在主機中(如AGP 2.0卡是否可用在主機的AGP插槽中等)。
2) BIOS配置調整:
A. BIOS中的設置是否與當前使用的顯示卡類型或顯示器連接的位置匹配(即是用板載顯示卡、還是外接顯示卡;是AGP顯示卡還是PCI顯示卡);
B. 對於不支持自動分配顯示記憶體的板載顯示卡,需檢查BIOS中顯示記憶體的大小是否符合應用的需要;
以下的檢查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下進行。
3) 檢查顯示器/卡的驅動:
A. 顯示器/卡的驅動程序是否與顯示設備匹配、版本是否恰當;
B. 顯示器的驅動是否正確,如果有廠家提供的驅動程序,最好使用廠家的驅動;
C. 是否載入了合適的Direct X驅動(包括主機板驅動);
D. 如果系統中裝有Direct X驅動,可用其提供的Dxdiag.exe命令檢查顯示系統是否有故障。該程序還可用來對音效卡設備進行檢查。
4) 顯示屬性、資源的檢查:
A. 在裝置管理員中檢查是否有其它設備與顯示卡有資源衝突的情況,如有,先去除這些衝突的設備; 
B. 顯示屬性的設置是否恰當(如:不正確的監示器類型、重新整理速率、解析度和顏色深度等,會引起重影、模糊、花屏、抖動、甚至黑屏的現象);
5) 操作系統配置與應用檢查:
A. 系統中的一些配置文件(如:System.ini文件)中的設置是否恰當;
B. 顯示卡的技術規格或顯示驅動的功能是否支持應用的需要;
C. 是否存在其它軟、硬體衝突。
6) 硬體檢查:
A. 當顯示調整正常後,應逐個增加其它部件,以檢查是何部件引起顯示不正常;
B. 通過更換不同型號的顯示卡或顯示器,檢查是否存在它們之間的匹配問題;
C. 通過更換相應的硬體檢查是否由於硬體故障引起顯示不正常(建議的更換順序為:顯示卡、記憶體、主機板)。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四)。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碰到過這樣的一台機器,現象比較怪,機型為奔月2000 PIII/800,故障為經常性的開機無顯,有時能顯示進入系統,但使用1-2小時會出現當機,重啟又無顯示,只有過很長時間再開機,才可以顯示。
解決方案:碰到此問題,首先斷定應為硬體問題,開啟機箱,檢視各板卡並無鬆動(註:顯示卡與主機板插槽上的聯想貼條,粘得很緊),換件試吧,先後更換過記憶體、CPU、電源,均不能解決問題,再換主機板吧,拆撕顯示卡與主機板插槽的聯想貼條時,感覺到顯示卡沒插到位,向下按,還能再進去去一點,遂懷疑是不是顯示卡與主機板接觸不良所致,於是又把機器的原部件全都還原,試機,一切正常。
後記:此案例就是因為顯示卡的接觸不良,而造成的奇怪故障,在維修中因為檢測時的疏漏(只檢視顯示卡是否插緊,而未實際動手檢查一下),造成了維修過程的繁瑣。
案例二:
問題描述:一台奔月機器,用戶稱每次啟動都無法進入WIN98,游標停留在螢幕左上角閃動,當機;但安全模式可以進入。
解決方案:懷疑為顯示卡或監視器設置不當所致,進入安全模式把顯示解析度設為640*480,顏色設為16色,重啟,能以正常模式進入,但只要改動一下解析度或顏色,則機器就不能正常啟動;察看機器內部,除用戶自加一塊網路卡外,別無其它配置,難道是網路卡與顯示卡發生了衝突?拔掉網路卡,能正常啟動WIN98,給網路卡換個插槽,開機檢測到新硬體,載入完驅動,啟動,一切正常。
後記:由於顯示卡與其它部件不相容或衝突造成的當機,完全可以先採用最小系統化的方法來測試(最小系統化法即只保留主機板、CPU、顯示卡、電源等主要部件),先排除主要的部件,再逐一檢測其它擴展卡。
案例三:
問題描述:三角洲部隊-大地勇士,在810(e)系列主機板的電腦上執行(同禧、逐日系列),如用隨機帶的顯示卡驅動程序安裝(而用隨機盤進 行驅動的安裝又是我們一貫的作風),在進入遊戲畫面時,必然會導致當機。
解決方案:解決方法就是從網上下載新版本的驅動,進行昇級。
後記:如果在實際維修中遇到玩3D遊戲當機的故障,估計可能是顯示卡故障,而又無備件替換時(這在我們上門維修中,是經常遇到的),不妨從網上下載一個Direct control軟體,通過它遮閉掉AGP支持。再玩3D遊戲,如不出現當機,說明問題很可能出在別處(如主機板、記憶體)。如當機,則在很大程度上說明,這塊顯示卡是有故障的了。

案例四:
故障描述: 開天2200 P4/1.7G (為QDI P7LI-AL主機板),在執行華光超恩組版軟體時(帶一ISA加密卡),如進行放大顯示,則左邊界線無法顯示。
解決方案: 用戶新購機器,代理商在為用戶安裝超恩組版軟體時,出現問題。換一新機,故障依舊,代理判斷為華光ISA卡與此機型不相容,讓維修站上門解決。到用戶處,復現故障,插一PCI顯示卡則顯示正常,估計不為機器故障。在系統屬性—性能—圖形中,把硬體加速調低兩格,問題解決。
第五章 安裝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類故障主要是反映在安裝操作系統或應用軟體時出現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安裝操作系統時,在進行文件複製過程中當機或報錯;在進行系統配置時當機或報錯;
2、 安裝應用軟體時報錯、重啟、當機等(包括複製和配置過程);
3、 硬體設備安裝後系統異常(如黑屏、不啟動等);
4、 應用軟體卸載後安裝不上,或卸載不了等。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磁牒驅動器、主機板、CPU、記憶體,及其它可能的部件、軟體。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注意攜帶磁牒資料線;
2) 相適應的最新版設備驅動程序。
2、 環境檢查
1) 軟體安裝
A. 檢查硬體設備的連接與外觀:
a) 檢查與主機連接的其他設備工作是否正常;
b) 設備間的連接線是否接錯或漏接。連接插頭、座的接針是否有變形、缺失、短路等現象;
c) 仔細檢查報錯信息,判斷可能造成故障的部位;
d) 觀察系統是否有異味,元器件的溫度;
e) CPU風扇的轉速是否過慢或不穩定;
f) 驅動器工作時是否有不正常的聲響。
B. 其它方面檢查:
a) 認真對照軟體的使用手冊,確認機器的軟、硬體配置符合該手冊的要求;
b) 仔細觀察安裝介質是否完好。
2) 設備安裝
A. 檢查設備的連接與外觀:
a) 要安裝的設備、部件是否連接正確,連接電纜是否完好、接針是否有缺針、斷針、或短接的現象;
b) 要安裝的設備、部件的製作工藝是否優良;
c) 余類似上述軟體安裝。
B. 驅動程序介質檢查:用於安裝設備的驅動程序介質是否完好。
3、 故障判斷要點
1) 操作系統安裝: 
A. 檢查CMOS中的設置:
a) 如果需要,請先恢復到出廠設置;
b) 關閉BootEasy功能、關閉防病毒功能,及關閉BIOS防寫開關;
c) 特別注意硬碟的參數、CPU的溫度等。注意觀察自檢時顯示出來的信息是否與實際的硬體配置相符。
B. 安裝介質與目標介質檢查:
a) 檢查是否有病毒;
b) 檢查分區表是否正確、分區是否啟動。使用Fdisk /mbr命令來確保主引導記錄是正確的(注意使用此命令後,如果機器不能啟動,可證明原系統中存在病毒或有錯誤。硬碟應做啟始化操作);
c) 檢查系統中是否有第三方記憶體駐留程序。
以下過程,建議在軟體最小系統下檢查(註:在最小系統下,需要增加與安裝有關的其它驅動器)。
C. 安裝過程檢查:
a) 如果在複製文件時,報CAB等文件錯,可償試將原文件複製到另一介質(如硬碟)上再行安裝。如果正常通過,則原安裝介質有問題,可去檢查介質及相應的驅動器是否有故障;若仍然不能複製,應檢查相應的磁牒驅動器、資料線、記憶體等部件;
b) 如果是採用覆蓋安裝而出現上述問題,建議如果更換安裝介質後仍不能排除故障,應先對硬碟進行啟始化操作,再重新安裝(啟始化操作時,最好將硬碟分區徹底清除後進行)。如果仍不能解決,再考慮硬體;
c) 安裝過程中,在檢測硬體時出現錯誤提示、藍屏或當機等,一是通過多重新啟動幾次(應該是關機重啟),看能否通過;另一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檢查是否能通過。如果不能通過,應該依次檢查軟體最小系統中的記憶體、磁牒、CPU(包括風扇)、電源等部件;如果能正常安裝,則是軟體最小系統之外的部件的故障或配置問題,這可通過在安裝完成後,逐步增加那些部件,並判斷是否有故障或配置不當;
D. 硬體及其它應注意的問題:
a) 如果安裝系統時重啟或掉電,要求在軟體最小系統下進行測試。如果故障消失,在安裝好系統以後,將軟體最小系統之外的設備逐一接上,檢查故障是由哪個部件引起,並用替換法解決;如果故障不能消失,應檢查軟體最小系統中的電源、主機板和記憶體,甚至磁牒驅動器;
b) 在IDE設備上安裝諸如UNIX操作系統時,或要安裝多個操作系統時,要注意:一是8.4GB 限制(UNIX的開始部分必須在8.4GB之內)——這一條在SCSI設備上無這一要求;另一是多操作系統間的安裝順序及配合關係;
E. 對於LEOS的安裝應注意以下幾點:
a) 確保主機板BIOS支持LEOS,建議在為用戶更換主機板後首先就要重新整理支持LEOS的BIOS;
b) 如果為用戶更換硬碟,也要注意備件硬碟是否正確支持DMA66。否則在安裝LEOS時也會出現問題;
c) LEOS最好是在一塊全新未被分區的硬碟上進行安裝。具體順序可以參考如下方案:新硬碟-〉安裝LEOS->分區(Fdisk)->安裝操作系統(Windows XP)-〉製作一鍵恢復。如果原硬碟存在分區,可以使用Clear.com程序清楚後再安裝LEOS。
2) 應用軟體安裝:
A. 檢查安裝應用軟體問題時應注意的問題:
a) 應用軟體的安裝問題,部分可參考上述的操作系統安裝的檢查方法;
b) 在進行安裝前,要求先備份註冊表,再進去行安裝;
B. 軟體間、軟硬體間的衝突檢查:
a) 可採用兩種軟體問題隔離的方法。一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關閉正在執行的應用程式,然後安裝需要的應用軟體;另一是在原系統下直接關閉正在執行的應用程式,然後安裝需要的應用軟體。關閉已有的應用的方法是:使用msconfig禁用啟動組、autoexec.bat、config.sys、win.ini、system.ini中在啟動時使用的程序;
b) 使用任務管理器,檢查系統中有無不正常的工作,並給予殺除;
c) 對於基本滿足軟體技術手冊要求但安裝不上的情況,看能否通過設置調整來解決。如果不能解決,則視為不相容;
d) 利用其它機器(最好是不同配置的),檢查是否存在軟、硬體方面的相容問題;
e) 檢查系統中是否已經安裝過該軟體,如果已經安裝過應先將其卸載後再安裝,如果無法正常卸載,可以手動卸載或通過恢復註冊表來卸載(對於Windows XP可使用系統還原功能來卸載);
f) 必要時,可從網路上查閱相關資料,之後再與軟體廠商聯繫,看是否有其他的注意事項。
C. 硬體檢查:
在以上的步驟都不奏效時可考慮硬體問題,應檢查光碟、安裝介質、硬碟線等配件。
3) 硬體設備安裝:
A. 衝突檢查:
a) 所安裝的設備、部件是否在系統啟動前的自檢過程中識別到,或能由操作系統識別到(非即插即用識備除外)。如果不能識別,應檢查BIOS設置及設備本身,包括跳線及相應的插槽或端口;
b) 檢查新安裝的設備與原系統中的設備是否有衝突;通過改變驅動的安裝順序、去除原系統中的相應部件或設備、更換插槽,看故障是否消除。如果不能消除,則為不相容;
c) 加裝的設備是否與現有系統的技術規格或物理規格匹配;
d) 檢查當前系統中的一些設置(主要是.ini文件中的設置)是否與所安裝的部件或設備驅動有不匹配的地方;
B. 驅動程序檢查:所安裝的設備驅動是否為合適的版本(即,不一定是最新的);
C. 硬體檢查:
a) 所安裝的部件或設備是否本身就有故障;
b) 檢查原系統中的部件是否有不良的現象(如插槽損壞、供電能力不足等)。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五)。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用戶報修天禧6620機器,在安裝98過程中,提示剩餘三分鐘時。Hwinfo報錯,無法正常安裝。
解決方案:工程師上門後,經過檢測,確實存在用戶反應的問題。然後嘗試將安裝文件拷貝到硬碟上安裝和換一張安裝碟安裝,故障依舊。接著檢查BIOS發現,系統日期是2075年。將日期改回後,故障排除。問題雖小,影響卻大。在此,提醒各位同仁,做事要細心,不要忽略每個細節。
案例二:
問題描述:逐日2000機器,一次突然當機,不能啟動,重裝系統能成功,但在設備管理裡有很多問號,如列印口,COM口等都沒有驅動。
解決方案:在站內又重裝系統,驅動主機板不能解決問題,看來只有更換主機才行了。開啟機箱,發現有很多灰塵,取出主機板,進行大掃除,抱著試一試的心裡,重裝一切OK。
案例三:
問題描述:一用戶奔月4000機器/PIII 1G,他是單位技術員,說此機不能重裝系統,每次重裝都當機,要求上門維修。
解決方案:到達用戶處,發現重裝到檢測硬體時無反應,開啟機器進行檢查時,發現CPU風扇不是聯想。客戶說這是剛從市場上拿來的,新的,應沒有問題。依次替代硬碟與記憶體沒有用,經用戶同意帶回站內烤機,再換下主機板與CPU還是不行,後經多次重試發現每次死時間越來越短,懷疑還是CPU風扇有問題。換其它聯想電腦上的風扇竟解決問題。引起故障原因是客戶的CPU風扇轉速不夠,引起溫度過高當機
第六章 操作與應用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類故障主要是指啟動完畢後到關機前所發生的應用方面及系統方面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休眠後無法正常喚醒;
2、 系統執行中出現藍屏、當機、非法操作等故障現象;
3、 系統執行速度慢;
4、 執行某應用程式,導致硬體功能失效;
5、 遊戲無法正常執行;
6、 應用程式不能正常使用。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主機板、CPU、記憶體、電源、磁牒、鍵盤、接插的板卡等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乾淨的可用硬碟;
2) 殺毒軟體;
3) 盡可能新的驅動程序、若干版本的BIOS;
4) 磁牒連接的資料線等。
2、 環境檢查
1) 市電及連接檢查:
A. 檢查市電是否正常,連接是否牽靠;是否有接地;
B. 設備間的連接線是否接錯或漏接。
2) 周邊及外觀檢查:
A. 檢查與主機連接的其他外設工作是否正常;
B. 驅動器工作時是否有異響,CPU風扇的轉速是否過慢或不穩定;
C. 觀察機箱內灰塵是否太多,而導致各插接件間接觸不良。先除塵後可用橡皮等擦拭金手指,去除氧化層或灰塵。然後重新插上;
D. 觀察系統是否有異味,元器件的溫升是否過高或過快。
3) 顯示與設置檢查:
A. 詳細記錄報錯信息,判斷可能造成故障的部位;
B. 注意CMOS中對於硬碟、系統時間、CPU溫度的設置,注意在自檢時顯示的硬體信息和機器配置是否相符;
C. 仔細閱讀軟體的使用指南,注意軟體執行的環境要求。
4) 充分與用戶溝通:
A. 瞭解用戶的使用情況;
B. 出故障前的現象;
C. 做過什麼操作才出現目前的故障。
根據以上瞭解的情況,來初步判斷可能的故障原因。
3、 故障判斷要點
1) 檢查是否由於用戶誤操作引起
A. 機器出現當機、藍屏或無故重啟時,首先要考慮到用戶的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規範和要求,要仔細詢問、觀察用戶的操作方法是否符合常理,並由工程師用正確的方法操作、應用用戶的機器,檢視是否出現用戶所報修的故障。若不出現,則可認為是用戶操作不當引起的,由工程師向用戶解釋並演示正確的操作方法。
B. 若經過上述操作故障依然存在,可用系統檔案檢查器檢查用戶的機器系統是否有丟失的DLL文件,並嘗試恢復。
C. 注意觀察用戶的機器在當機、藍屏或無故重啟時有沒有規律,並找出可能引起機器故障的原因(如機器在執行某一程序時或機器開機在一定時間內當機)。
D. 通過與另一台軟硬體相同且無故障的機器進行比較,檢視故障機的文件大小是否相同或相差不大,主程序的版本是否一致。
2) 檢查是否由於病毒或防病毒程序引起故障
A. 檢查用戶的機器是否被病毒感染,使用殺毒軟體殺毒;
B. 檢查用戶是否安裝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防毒軟體,建議用戶使用其中一個,並卸載其他的防毒軟體;
C. 檢查是否有木馬程序,用最新版的殺毒程序可以查出木馬程序。可以通過安裝修正檔來彌補程序中的安全漏洞,或者安裝防火牆。
3) 檢查是否由於操作系統問題引起故障
A. 檢查硬碟是否有足夠的剩餘空間,並檢查臨時文件是否太多。整理硬碟空間,刪除不需要的文件;
B. 對於系統檔案損壞或丟失,可以使用系統檔案檢查器進行檢查和修復;
C. 檢查操作系統是否安裝了合適的系統修正檔(對於Winnt可在啟動時觀察service pack的版本,推薦使用SP6;Win2k和Winxp可以在系統屬性中檢視,Win2k推薦使用SP3,Winxp推薦使用SP1。);
D. 檢查DirectX驅動是否正常,昇級DirectX的版本;
E. 檢查是否正確安裝了設備的驅動程序,並且驅動的版本是否合適。檢查驅動安裝的順序是否正確(例如:首先安裝主機板驅動)。
4) 檢查是否由軟體衝突、相容引起故障
A. 檢查用戶應用軟體的執行環境是否與現有的操作系統(NT/98/2K/XP)相相容,可通過檢視軟體說明書或到應用軟體網頁上搜尋相關資料,並檢視網頁上有沒有對於此軟體的昇級程序或修正檔可安裝。
B. 可用任務管理器觀察故障機器的後台是否有不正常的程序在執行,並嘗試關閉程序只保留最基本的後台程序。
C. 注意檢視故障機內是否有共用的DLL文件,可通過改變安裝順序或安裝目錄來解決問題。
5) 檢查硬體設置是否不正確
A. 首先,檢查CMOS設置是否正確,可恢復預設值;
B. 在裝置管理員中檢查硬體是否正常,中斷是否有衝突,如有衝突,調整系統資源(對於某些硬體,要閱讀說明書,按照說明正確設置硬體);
C. 在裝置管理員中將硬體驅動刪除,重新安裝驅動程序(最好安裝版本正確的驅動程序),檢視硬體驅動是否恢復正常;
D. 執行硬體檢測程序,如AMI等檢測硬體是否有故障;
E. 在軟體最小系統情況下, 重新更新硬體驅動,觀察故障是否消失。
6) 檢查是否為相容問題
A. 遇到相容性問題時,應檢查硬體的規格和標準(如同時使用多條記憶體時檢查記憶體是否為同一廠家、同一規格、同一容量、記憶體顆粒同一批次),是否允許在一起使用。
B. 閱讀說明書或到網頁上搜尋相關資料,檢查用戶的硬體正常使用所需的軟體要求,現在的軟體環境是否符合要求,軟硬體之間是否相互支持。
C. 在裝置管理員中檢查用戶的系統資源是否有衝突,如有衝突,手動調整系統源。
D. 在裝置管理員中檢查用戶機器的硬體的驅動是否安裝正確,更新合適版本的設備驅動(如某些顯示卡用WIN2000或WINXP自帶的公版驅動,會造成某些大型3D遊戲無法執行);
E. 檢查維修BOM,去除非聯想的硬體,檢查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如可正常工作,建議用戶更換自行增加的硬體或搜尋硬體相關資料進行解決。
7) 檢查是否由於網路故障引起
A. 碰到機器連接在網路上,出現當機、執行慢、藍屏等故障時,應首先關閉網路,與網路環境隔離,觀察故障是否消失,如故障消失,則為網路問題引起故障。
B. 確為網路問題引起的故障,其判斷與解決步驟參考網路部分。
8) 檢查是否由於硬體性能不佳或損壞引起
A. 使用相應的硬體檢測程序,檢查硬體是否有故障,如果有,利用替換法排除相應的硬體;
B. 用替換法檢查檢測程序無法判斷的硬體故障。
第七章 區域網路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類故障主要涉及區域網路寬帶網等網路環境中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網路卡不工作,指示燈狀態不正確;
2、 網路連不通或只有幾台機器不能上網、能Ping通但不能連網、網路傳輸速度慢;
3、 資料傳輸錯誤、網路應用出錯或當機等;
4、 網路工作正常,但某一應用下不能使用網路;
5、 只能看見自己或個別電腦;
6、 無盤站不能上網或啟動報錯;
7、 網路設備安裝異常。
8、 網路時通時不通。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網路卡、交換機(包括HUB、路由器等)、網線、主機板、硬碟、電源等相關部件。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可用的網線(直連線和普通網線,線序符合國際標準);
2) 如有條件,帶上網線連接檢查器。
2. 環境檢查
1) 電源連接檢查:
A. 市電的接線定義是否正確;
B. 是否有地線;
C. 網路上的各設備(如:HUB、交換機等)是否均已上電工作。
2) 網線連接檢查:
A. 網線連接線序是否與網路連接的要求匹配(如直連和普通網線);
B. 網線的連通性是否正常,要檢視網線有無破損、過度扭曲;
C. 網線長度是否過長(如5類雙絞線長度超過技術規格要求的100米);
D. 網線接頭——水晶頭是否完好、是否氧化;
E. 網路卡接頭是否完好。重新插撥網線檢查網線與網路卡連接是否鬆動;
F. 根據電纜要求是否有終結器,終結器是否正常。
3) 網路設備外觀及周邊檢查:
A. 加電啟動後,網路卡指示燈是否亮等;
B. HUB等設備的網線接頭,在與終端或伺服器連接後,如果終端或伺服器啟動及配置正常,其指示燈會亮(注意指示燈顏色是否正常,參考設備說明書),如果指示燈不亮,說明設備有故障; 
C. 網路卡部件是否接插到位無翹起,網路卡上金手指是否氧化;
D. 網線或交換機等設備周圍是否有干擾。
4) 主機外觀檢查:
A. 檢查機箱內是否有異物造成短路;
B. 機箱內的灰塵是否過多,如果是,應清理灰塵;
C. 主機板與網路卡上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現象;
D. 加電後,注意部件、元器件及其它設備是否有異味、溫度異常等現象發生。
5) 其它方面:
A. 在UNIX下,要分清是終端當機還是伺服器當機
3. 故障判斷要點
1) 尋求用戶網管的配合。
首先應盡可能與網管聯繫,以得到網管合作。
2) 網路環境檢查:
A. 對於掉線、丟包等故障,要注意檢查網路卡與交換機間的相容性;
B. 網路連接正常,但不能進行域登錄,要從以下幾點檢查:
a) 指明的域名是否存在或已工作;
b) 是否已按伺服器、操作系統的要求(如在伺服器端啟用了WINS解析服務、DNS服務等,WINXP HOME版不能登錄到域中。),設置終端允許登錄到域中,電腦名是否已註冊到域中;
c) 檢查使用的協議是否正確;
C. 檢查是否安裝了防火牆,是否被授權訪問;
D. 在必要時,使用直連線只連接兩台機器在對等網環境下檢查是否可連網(這樣做可排除網路上諸環境因素的影響)。
3) 網路適配器驅動與屬性檢查:
A. 驅動程序是否正確、合適。網路卡設備建議由系統自動識別,並盡可能使用與操作系統匹配和更新的驅動程序(只有老型號的ISA網路卡才可使用手動安裝的方法進行驅動的安裝)。在安裝驅動程序時,如有必要,可將啟動中載入的和正在執行的程序關掉,再行安裝;
B. 網路卡在某一網路環境下工作不正常,可調整網速,如對於10/100Mbps的網路卡,如果工作在10Mbps的網路環境下,網路工作不正常,應特別指定網路卡工作在10Mbps的速度上;
C. 檢查網路通信方式,如是否為全雙工等。
4) 網路協議檢查:
A. 檢查網路中的協議等項設置是否正確(不管用哪種協議,必須保證網內的機器使用的協議一致)。網路中是否有重名的電腦名;
B. 如果不能看到自己或其它電腦,先通過按F5多重新整理幾次來檢查,然後檢查是否安裝並啟用了文件和列印共享服務、是否增加了NETBEUI協議(如果網路環境中有WINS伺服器,則不需增加,如沒有則要增加);
C. 如能ping通網路,但不能在網路芳鄰中訪問其它終端或伺服器,可用ipconfig /all(在命令行方式)、netstat等命令檢視具體信息,檢查網路屬性的設置,如域、工作組等,並進行相應的更改;
D. TCP/IP協議的實用程序ping命令,可用來檢查網路的工作情況。這需要維修人員瞭解TCP/IP協議的相關知識(順序:PING 127.0.0.1,本機IP、本網段IP、網關、DNS等);
E. 如果PING不通,可嘗試在網路屬性中把所有的適配器和協議刪除,重啟後重新安裝;
F. 通過執行tracert <目標IP地址>命令,檢查IP包在哪個網段出錯;
5) 系統設置與應用檢查:
A. 檢查機器自檢完成後,所列的資源清單中網路卡是否被列其中(非PNP網路卡除外),其所用資源與其它設備有無共享;
B. 檢查系統中是否有與網路卡所用資源相衝突的其它設備,如有,可通過更換設備間的安裝位置,或手動操作更改衝突的資源。對於ISA總線的網路卡,可能需要在CMOS中關掉其所佔中斷的PnP屬性,且其所用資源一般不宜與其它設備共享。較老的PCI設備也不宜與其它設備共享資源;
C. 檢查系統中是否存在病毒;
D. 如果某一特定的應用在使用網路時工作不正常,檢查CMOS設置是否正確,重點檢查網路卡的驅動程序是否與其匹配,必要時,關閉其它正在執行的應用程式,及啟動中載入的程序,看是否能正常工作,或與能夠正常執行該應用的機器進行比較,檢查在配置方面有何不同;
E. 通過重新安裝系統,檢查是否由於系統原因而導致網路工作不正常。
6) 硬體檢查:
A. 用網路卡自帶程序和網路卡短路環檢測網路卡是否完好;
B. 如更換網路卡後仍不正常,可更換主機板,更換主機板仍不能解決時,可考慮更換其它型號網路卡;
7) 對於無盤站,注意檢查以下幾點:
A. BIOS中是否允許了從網路啟動,BIOS中最好禁用軟驅,將"Report No FDD For Win 95",由Yes更改為No(或反之。這與軟驅的設置有關)
B. 對於ISA網路卡,其BIOS的設置,應使BOOT ROM預設的起始地址為D800H 或C800H,I/O為300H(如有些網路卡的預設設置為C800H容易與AGP顯示卡等部件佔用的地址資源衝突導致安裝失敗)。;
C. 在以上操作無效時,對有些主機板,遮閉板載音效卡,再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修改。
D. 工作站的協議必須與伺服器協議一致;
E. 有多台伺服器時,必須指定第一回應伺服器。
8) 對於無線網路,特別要注意:
A. 檢查兩台終端間的有效距離是否過大,中間是否有隔離物;
B. 對等網路下,所使用的頻率通道是否一致;
C. 在用AP的環境下,終端的網路ESSID必須與AP一致;
D. 檢查網路卡和AP的密鑰的密鑰是否相符。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七)。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網路卡不工作,指示燈狀態不正確;
解決方案:首先觀察系統裝置管理員中有沒有網路卡這個設備,若沒有則更換網路卡或重新插拔網路卡測試,並看金手指部分有沒有銹跡,若有,則用橡皮擦乾淨測試。
案例二:
問題描述:區域網路內,只有幾台機器能連網,大部分不能互訪。網路卡燈亮,HUB燈閃
解決方案:見到這種情況,要從軟硬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
a、軟體方面,使用最新版本的KV3000進行了查、殺病毒工作,沒有發現任何病毒,從而排除了病毒干擾的可能性。網路方面,安裝了NetBEUI、IPX/SPX和TCP/IP協議,網路卡的驅動也正確安裝,在設備管理中沒有發現任何衝突,並進行了協議綁定。設置了文件、列印機共享,也設定了工作組名稱和電腦名稱。應該說從網路協議到共享資源設置等均沒有問題,可以排除軟體方面的錯誤。
b、從硬體方面分析,大致有四種可能:其一是網線斷路,無法形成信號回路;其二是網線的線序是否正確;其三是在集線器與電腦間連接用的網線過長,超過100米;其四集線器端口有問題。針對這四種可能性,逐個進行排除。使用測線工具或萬用表測量網線,發現網線連接狀況很好,沒有斷路。通過目測,連接用的網線長度不可能超過100米。將幾台網路已連通的電腦接在集線器上的插口換到懷疑損壞的集線器端口上,這幾台電腦仍然互通,說明集線器端口沒有損壞。
c、通過對網線線序的檢查,發現用戶的製作的線序是1、2、3、4,問題就出在這兒,因為RJ45插頭正確的連接應該是使用1、2、3、6,其中1、2是一對線,3、6是一對線,其餘四根線沒有定義。查出了問題,只需為用戶重新做網線頭,插入後網路正常。
案例三:
問題描述:腦在「網路芳鄰」中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其他電腦,從而無法使用其他電腦上的共享資源和共享列印機
解決方案:使用ping命令,ping本機的IP地址或主機名,檢查網路卡和IP網路協議是否安裝完好。如果能ping通,說明該電腦的網路卡和網路協議設置都沒有問題。問題出在電腦與網路的連接上。因此,應當檢查網線和Hub及Hub的接頭狀態,如果無法ping通,只能說明TCP/IP協議有問題。重新設置網路協議,對於10台以下的機器且不上Internet的機器可考慮用NetBEUI協議,若上Intrnet則用TCP/IP協議,不管用哪種協議,必須保證網內的機器使用的協議一樣。
案例四:
問題描述:無盤站不能上網或啟動報錯;
解決方案:
NOVELL無盤工作站不能正常登錄伺服器有以下幾種情況:
  a.工作站螢幕上出現「Error opening boot disk image file 」OR「Unable to open image file」
  這可能是連到了一個沒有包含遠端啟動映像文件的伺服器。把啟動映像文件拷到這個伺服器的Login目錄下;如果使用的是多遠端啟動映像文件,檢查Bootconf.sys中對工作站是否進行了正確設置,應確保網路地址和節點地址的正確,如果以上都正確,那麼可能是遠端啟動映像文件有問題,可以測試產生啟動映像文件的軟碟能否正常啟動有盤工作站。若還不行,可以執行一下RPLFIX實用程序。
  b.工作站螢幕上出現「Error finding server」
  在確保硬體線路連接沒問題的前提下,檢查伺服器上是否安裝了「Ethernet_802.3」畫格類型,遠端啟動映像文件的net.cfg 中是否包含Ethernet_802.3,這種就是前面所說的舊型的IPX晶片,它不支持Ethernet-802.2畫格。按照相應的畫格類型重新製作啟動映像文件。
  c.工作站在從遠端啟動映像文件裝入網路卡驅動時掛起,螢幕並顯示下面類似信息:Ethernet card is improperly install or net connected the network.
  這就是由於前面所說的舊式IPX晶片在Netware 4.X以上使用時,在遠端啟動映像文件中沒有RPLODI.com或遠端啟動映像文件的批次處理文件中ISL.com下行沒有RPLODI.com行。
  d.工作站顯示「Loading MS-DOS」並掛起
  這是由於遠端啟動映像文件使用了DOS 5.0或以上版本,對遠端啟動映像的文件執行RPLFIX實用程序。
  e.螢幕上出現「batch file missing」
  出現這個消息是由於autoexec.bat或其它批次處理文件(對多個遠端啟動映像所使用的批次處理)沒有同時存在於LOGIN目錄和用戶登錄目錄。
第八章 Internet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主要是與瀏覽Internet有關的軟、硬體故障。如:不能撥號、不能瀏覽網頁等。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不能撥號、無撥號音、撥號有雜音、上網掉線;
2、 上網速度慢、個別網頁不能瀏覽;
3、 上網時當機、藍屏報錯等;
4、 能收郵件但不能發郵件;
5、 網路設備安裝異常;
6、 與調製解調器相連的其它通信設備損壞、或反之。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調製解調器、電話機、電話線、局端。余類同 「區域網路類故障」。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環境檢查
1) 周邊及外觀檢查:
A. 市電的接線定義是否正確,是否有地線;
B. 外置MODEM附近是否有變壓器等設備或其它可造成干擾的電器設備;
C. 電話是否有防盜打功能,是否安裝了IP電話撥號器、傳真機等外部設備。這些外部設備連接是否正確,工作是否正常(單獨工作和連機情況下);
D. 檢查機箱內灰塵是否較多,是否有異物造成短路,插接部件是否接插到位,無翹起;
E. 主機板、MODEM或寬帶上網網路卡上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等現象;
F. 網路卡接頭接觸是否良好;
G. 加電後注意部件、元器件及其它設備是否有異味、溫度異常等現象發生。
2) 信號線連接:
A. 電話線是否正確連接,連接的電話線是否正常,用戶的電話是否為分機,是否有來電提醒;
B. 撥打的電話號碼是否有限制;
C. 寬帶上網其網線定義是否正確,能否連通,有條件的話將機器更換環境(如:到鄰居家中或回站)後再進去行測試,以驗證是否為連線問題;
2、 故障判斷要點
1) MODEM配置檢查:
A. 檢查CMOS中的設置是否正確。MODEM設備是否被系統認到;
B. 軟體最小系統加MODEM,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如消失。則是硬體之間的不相容或資源衝突造成的故障;
C. 在裝置管理員中檢查MODEM驅動是否正確,是否有資源衝突。MODEM支持的協議是否與局端不相容。在驅動不正確時,可能會造成上網掉線、上網速度慢等現象。將原MODEM驅動刪除(最好在控制台——調製解調器中將MODEM刪除),安裝主機板驅動後重新安裝MODEM驅動程序;
D. MODEM設備屬性設置是否正確(如使用的連接速度等)。
2) 撥號器/撥號過程檢查:
A. 檢查用戶所用的撥號程序,是否為第三方的軟體,建議用一新增的撥號連接,撥號上網(最好能不用用戶的帳號),檢查是否能撥號,是否報錯;
B. 注意察看報錯信息,初步判斷故障原因(如:報680錯誤,是沒有撥號音,678錯誤,是遠端伺服器沒回應等);
C. 用戶是否有權訪問Internet網路。
3) 網路屬性及協議檢查:
A. 如果是通過服務提供商來撥號上網的,除一定要安裝IP協議外,不應對IP地址等參數進行設定。其它上網方式,應按要求進行相關的設定;
B. 使用的撥號協議是否與服務商要求的一致(如使用PPP協議等)。
4) IE檢查:
A. 對於Windows 98系統,如果IE有故障,建議昇級IE到5.5版本,或打修正檔;
B. 檢查IE屬性設置是否正確,檢查IE是否因上某一網站而被修改。如果臨時文件過多,可造成上網後無法瀏覽網頁(可在IE屬性中刪除臨時文件等。關於刪除的方法,見本章之後)。是否因為沒有安裝某些網站所必須的插件,而造成不能瀏覽網頁。檢查IE中的安全級別設置,和分級檢查設置,恢復成預設值;
C. 檢查是否因上某些網站,造成系統被修改(如註冊表被禁用等);
D. 檢查用戶的軟體環境,是否由於防病毒、防火牆之類的軟體,或其設置不正確,造成瀏覽困難。 
5) 系統檢查:
A. 檢查系統中是否有病毒;
B. 在MSCONFIG中關掉所有啟動時載入的程序,關掉所有正在執行的程序。防止軟體衝突造成的無法上網;
C. 必要時重新安裝操作系統進行測試。
6) 硬體檢查:
A. 更換MODEM所在的插槽,重新檢測MODEM並安裝驅動,如果無法上網,更換MODEM測試;
B. 如果是在雷雨後出現不能撥號等現象,除檢查電纜線及其上的其它設備是否損壞外,應查MODEM是否已損壞;
C. 如還不能上網,注意檢查其它硬體;
7) 寬帶上網如出現故障,還需檢查:
A. 檢查網路卡驅動是否安裝正確;
B. 用閉環測試網路卡是否正常;
C. 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將撥號屬性設置正確,根據寬帶上網說明重新安裝撥號軟體,設置各項設置;
D. 更換不同型號網路卡進行測試,排除不相容現象;
E. 聯繫電信局或小區網管檢查網路環境或連接設備;
F. 對於自動上網的,代理伺服器不要進行設置,對於早期的寬帶網,需要設置IP。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八)。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
一客戶端機器採用98操作系統,在撥號上網時發現網頁無法開啟,但右下腳確實有連接的圖示,發現無網路流量,但多撥幾次後問題解決,此問題復現無規律,客戶需要解釋原因並證明不是機器的問題。
解決方案:客戶要求給予一個合理的解釋,因為機器並非無法上網,瞭解到這一點就應該從軟體方面來考慮,不能一上來就換硬體,給客戶感覺不好。
機器可以正常撥號說明機器的Modem硬體和驅動沒有問題,但仔細觀察後發現網路流量為0,說明機器並沒有在網上,右下腳的連接符號可能是一種假相,使用ipconfig/all命令發現機器沒有獲得IP地址,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可能會和電信接入端有關,反覆測試幾次撥號上網,發現只要撥號後如果獲得IP地址就一定可以上網,如果沒有獲得IP地址,就一定無法開啟網頁,客戶看到這種現象後基本認可我的說法,並希望通過重新安裝操作系統來看是否可以解決,通過重新安裝98操作系統後問題依舊,客戶已認為機器沒有問題,在新的98下我為客戶用另外一種方式進行測試,即用98里邊的超級終端來撥號,原因是超級終端在撥號時可以看到撥號的全過程,是否可以得到IP地址,在使用超級終端撥號5-6次後發現有一次沒有得到IP地址,至此客戶完全信服了,正真的原因在於電信的局端,而不是在於機器本身。
案例二:
問題描述:客戶端機器所裝的操作系統為98,除安裝Modem外,還加了一塊網路卡,客戶端機器平時使用網路卡上區域網路的,網路卡獲得IP是採用DHCP方式,但在撥號時無法撥號上網,可是有撥號音,客戶要求徹底解決。
解決方案: 客戶以前曾經用過Modem撥號上網,現在無法使用,情緒較激動,除了解決外還需要充分的溝通,因此處理的過程很重要。
我在測試時發現故障復現,經過和客戶溝通,發現客戶以前確實可以撥號上網,最近由於安裝了一塊網路卡,區域網路可以上,撥號是用不成了,從和客戶的溝通後,我認為不是機器本身的問題,還是和設置及操作系統本身有關,因為在2000下別的電腦上是沒有此問題的。首先我將網路卡遮閉掉,然後測試撥號上網,發現故障消失,難道和網路卡有關,將網路卡開啟,發現可以撥號上網,問題解決!怎麼回事,重新啟動後發現區域網路上去後撥號再次出現異常,故障復現,使用超級終端撥號發現無法獲得IP地址,OK,問題找到,但是什麼原因造成無法獲得IP地址呢?看來和操作系統有關,因為2000下並無此問題,應該在98下和網路卡有關,由於此區域網路是採用DHCP方式,我用winipcfg將網路卡IP Realse,再次撥號故障解決,總算找出了問題的所在,反覆啟動並釋放網路卡IP後撥號正常,後經和微軟工程師溝通,確定95和98確實有這種問題,但2000下已經解決了此問題,至此問題圓滿解決,客戶表示非常認可。
案例三:
問題描述:客戶自己買了一個Modem,用此Modem可以撥號163/169上網,但其卻無法撥到公司的區域網路上收發郵件,客戶希望協助解決,雖然客戶的Modem不是標配的。
解決方案:客戶自己對電腦還是比較熟悉的,因此只是要求我們協助處理,查出真正的原因,所以在處理這個問題時盡量不要開啟機箱,做換主機板之類的操作,重點要來考慮相容性。
因為可以撥到163上,無法撥到公司網上,所以我重點要看客戶Modem的型號及協議,客戶的Modem是國產同維的產品,支持V.90協議,客戶公司的Modem是美國3COM的產品,也支持V.90協議,首先用超級終端撥號到公司,發現出現撥號音後2秒後自動斷調,沒有到獲得IP地址的那一步,這就說明這兩個Modem出現了相容性問題,在握手階段出現了問題,向客戶解釋清楚後,客戶向其單位借了一個3COM Modem,首先用撥號網路測試一切正常,再用超級終端測試發現一切正常,客戶非常認可,認為我們的測試方式很有說服力。
附:在IE中刪除臨時文件可用以下幾種辦法:
1、 開啟IE瀏覽器,在工具—internet選項中刪除臨時文件,清空歷史記錄。(對於IE無法開啟的可在這項裡的設置中選「每次啟動Internet Explorer」,或將Internet臨時資料夾使用的磁牒空間加大;
2、 在開始—設置—工作管理欄和開始功能表—開始功能表程序中選清除;
3、 在c:\windows\history目錄中將歷史記錄刪除;
4、 在c:\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中刪除所有文件;
5、 使用網路實銘等第三方軟體進行清除。
第九章 端口與外設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類故障主要涉及串並列阜、USB端口、鍵盤、滑鼠等設備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鍵盤工作不正常、功能鍵不起作用; 
2、 滑鼠工作不正常;
3、 不能列印或在某種操作系統下不能列印;
4、 外部設備工作不正常;
5、 串列阜通信錯誤(如:傳輸資料報錯、丟資料、串列阜設備識別不到等);
6、 使用USB設備不正常(如USB硬碟帶不動,不能接多個USB設備等);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裝有相應端口的部件(如主機板)、電源、連接電纜、BIOS中的設置。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準備相應端口的短路環測試制具;
2) 準備測試程序QA、AMI等——這些程序要求在DOS下執行;
3) 根據站內的資源,準備相應端口使用的電纜線,如並列阜、列印機線、串列阜線、USB線等。
2、 環境檢查
1) 連接及外觀檢查:
A. 設備資料電纜接頭是否與主機連接良好、針腳是否有彎曲、缺失、短接等現象;
B. 對於一些品牌的USB硬碟,應向用戶說明最好使用外接電源以使其更好的工作;
C. 連接端口及相關控制電路是否有變形、變色現象;
D. 連接用的電纜是否與所要連接的設備匹配(如:兩台機器通過串列阜相連,就應使用空調製解調器連接線而不能使用MODEM線等)。
2) 外設檢查:
A. 外接設備的電源適配器是否與設備匹配;
B. 檢查外接設備是否可加電(包括自帶電源,和從主機信號端口取電);
C. 檢測其在純DOS下是否可正常工作。如不能工作,應先檢查線纜或更換外設及主機板;
D. 如果外接設備有自檢等功能,可先行檢驗其是否為完好;也可將外接設備接至其它聯想機器檢測。
3、 故障判斷要點
1) 盡可能簡化系統,無關的外設先去掉;
2) 端口設置檢查(BIOS和操作系統兩方面):
A. 檢查主機板BIOS設置是否正確,端口是否開啟,工作模式是否正確;
B. 通過更新BIOS、更換不同品牌或不同晶片組主機板,測試是否存在相容問題;
C. 檢查系統中相應端口是否有資源衝突。接在端口上的外設驅動是否已安裝,其設備屬性是否與外接設備相適應。在設置正確的情況下,檢測相應的硬體——主機板等;
D. 檢查端口是否可在DOS環境下使用,可通過接一外設或用下面介紹的端口檢測工具檢查;
E. 對於串、並列阜等端口,須使用相應端口的專用短路環,配以相應的檢測程序(推薦使用AMI)進行檢查。如果檢測出有錯誤,則應更換相應的硬體;
F. 檢查在一些應用軟體中是否有不當的設置,導致一些外設在此應用下工作不正常。如:在一些應用下,設置了不當的熱鍵組合,使某些鍵不能正常工作。
3) 設備及驅動程序檢查:
A. 驅動重新安裝時優先使用設備驅動自帶的卸載程序,如Z32列印機;
B. 檢查設備軟體設置是否與實際使用的端口相對應,如USB列印機要設置USB端口輸出;
C. USB設備、驅動、應用軟體的安裝順序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操作;
D. 外設的驅動程序,最好使用較新的版本,並可到廠商的網站上去昇級。
第十章 音視瀕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與多媒體播放、製作有關的軟硬體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播放CD、VCD或DVD等報錯、當機;
2、 播放多媒體軟體時,有圖像無聲或無圖像有聲音;
3、 播放聲音時有雜音,聲音異常、無聲;
4、 聲音過小或過大,且不能調節;
5、 不能錄音、播放的錄音雜音很大或聲音較小;
6、 設備安裝異常。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音、視瀕板卡或設備、主機板、記憶體、光碟、磁牒介質、機箱等。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除必備的維修工具外,應準備最新的設備驅動、修正檔程序、主機板BIOS、最新的DirectX,標準格式的音瀕文件(CD、WAV文件)、視瀕文件(VCD、DVD);
2) 熟悉多媒體應用軟體的各項設置,如WINDOWS下聲音屬性的設置、音效卡/顯示卡附帶應用軟體的設置、視瀕盒/卡應用軟體的設置等;
3) 有針對性的瞭解用戶的信息,主要瞭解:出現故障前是否安裝過新硬體、軟體、重裝過系統(包括一鍵恢復)。
2、 環境檢查
1) 檢查市電的電壓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220V±10%);
2) 檢查設備電源、資料線連接是否正確,插頭是否完全插好,如音箱、視瀕盒的音/視瀕連線等;開關是否開啟;音箱的音量是否調整到適當大小;
3) 觀察用戶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確;
4) 檢查周圍使用環境,有無大功率干擾設備,如:空調、背投、大螢幕彩電、冰箱等大功率電器。如果有應與其保持相當的距離(50厘米以上);
5) 檢查主機板BIOS設置是否被調整,應先將設置恢復出廠狀態,特別檢查CPU、記憶體是否被超頻。
3、 故障判斷要點
1) 對聲音類故障(無聲、噪音、單聲道等),首先確認音箱是否有故障,方法:可以將音箱連線到其他音源(如錄音機、隨身聽)上檢測,聲音輸出是否正常,此時可以判定音箱是否有故障;
2) 檢查是否由於未安裝相應的插件或修正檔,造成多媒體功能工作不正常;
3) 對多媒體播放、製作類故障,如果故障是在不同的播放器下、播放不同的多媒體文件均復現,則應檢查相關的系統設置(如聲音設置、光碟屬性設置、音效卡驅動及設置)。乃至檢查相關的硬體是否有故障; 
4) 如果是在特定的播放器下才有故障,在其他播放器下正常,應從有問題的播放器軟體著手,檢查軟體設置是否正確,是否能支持被播放文件的格式。可以重新安裝或昇級軟體後,看故障是否排除;
5) 如果故障是在重裝系統、更換板卡、用系統恢復盤恢復系統、或使用一鍵恢復等情況下出現,應首先從板卡驅動安裝入手檢查,如驅動是否與相應設備匹配等;
6) 對於視瀕輸入、輸出相關的故障應首先檢查視瀕應用軟體採用信號制式設定是否正確,即應該與信號源(如有線電視信號)、信號終端(電視等)採用相同的制式。中國地區普遍為PAL制式;
7) 進行視瀕導入時,應注意視瀕導入軟體和音效卡的音瀕輸入設置是否相符,如:軟體中音瀕輸入為MIC,則音瀕線接音效卡的MIC口,且音效卡的音瀕輸入設置為MIC;
8) 當僅從光碟讀取多媒體文件時出現故障,如:播放DVD/VCD速度慢、不連貫等,先檢查光碟的傳輸模式,應設為「DMA」方式; 
9) 檢查有無第三方的軟體,干擾系統的音視瀕功能的正常使用。另外,殺毒軟體會引起播放DVD/VCD速度慢、不連貫等(如瑞星等,應關閉);
10) 軟體檢查
A. 檢查系統中是否有病毒;
B. 聲音/音瀕屬性設置:音量的設定,是否使用數字音瀕等;
C. 視瀕設置:視瀕屬性中解析度和色彩深度;
D. 檢查DirectX的版本,安裝最新的DirectX。同時使用其提供的Dxdiag.exe程序,對音效卡設備進行檢查
E. 設備驅動檢查:在WINDOWS下「系統—設備管理」中,檢查多媒體相關的設備(顯示卡、音效卡、視瀕卡等)是否正常,即不應存在有「?」或「!」等標識,設備驅動文件應完整。必要時,可通過卸載驅動再重新安裝或進行驅動昇級。對於說明書中註明必須手動安裝的音效卡設備,應按要求刪除或直接覆蓋安裝(此時,不應讓系統自動搜尋,而是手動在設備列表中選取);
F. 如用戶曾重裝過系統,可能在裝驅動時沒有按正確步驟操作(如重啟動等),導致系統顯示設備正常,但實際驅動並沒有正確工作。此時應為用戶重裝驅動。方法可同上;
G. 用系統恢復盤恢復系統、或使用一鍵恢復後有時會出現系統識別的設備不是用戶實際使用的設備,而且在WINDOWS下「系統—設備管理」中不報錯,這時必須仔細核對設備名稱是否與實際的設備一致,不一致則重裝驅動(如:更換過可替換的主機板後音效卡晶片與原來的不一致);
H. 重裝驅動仍不能排除故障,應考慮是否有更新的驅動版本,應進行驅動昇級、或安裝修正檔程序。
11) 硬體檢查
A. 用記憶體檢測程序檢測記憶體部分是否有故障。考慮的硬體有主機板和記憶體;
B. 首先採用替換法檢查與故障直接關聯的板卡、設備。聲音類的問題:音效卡、音箱、主機板上的音瀕接頭跳線;顯示類問題:顯示卡;視瀕輸入、輸出類問題:視瀕盒/卡;
C. 當僅從光碟讀取多媒體文件時出現故障,在軟體設置無效時,用替換法確定光碟是否有故障;
D. 對於有噪音問題,檢查光碟的音瀕連線是否正確安裝,音箱自身是否有問題,音箱電源適配器是否有故障,及其他匹配問題等;
E. 用磁牒類故障判斷方法,檢測硬碟是否有故障;
F. 採用替換法確定CPU是否有故障;
G. 採用替換法確定主機板是否有故障。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十)。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用戶報修同禧E5000電腦,安裝的WINDOWS XP系統。用戶在播放音視瀕文件,如VCD、CD、MP3等時,音箱裡「滋滋」的噪音很明顯。
解決方案:
一般看到此類問題,總是會先想到是音箱的問題,或者主機板的音效卡有問題。但是工程師先後更換音箱、主機板都是故障依舊。此時維修陷入困境。
其實只要仔細觀察並思考一下,本著先軟後硬的思路去觀察,問題應該能很快解決的。此案例中,由於機器本身出廠是DOS系統,WINDOWS XP是用戶自己安裝的,音效卡驅動也是WINDOWS XP自己認的,而恰恰是XP自帶的驅動出了問題,造成用戶報修的問題現象。只要安裝隨機驅動光碟裡的相應的驅動程序,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案例二:
問題描述:用戶購買的未來先鋒722機器,自己按裝了 WINDOWS 98,發現播放CD時無聲音。在聲音控制裡已經開啟了CD的控制,並且把音量調節到最大了。
解決方案:首先我們要知道這點,聯想出廠預裝WINDOWS XP的機器,已經不再配置光碟和音效卡之間的音瀕線了,播放CD時都採用XP本身提供的數字音瀕功能直接播放。而WINDOWS 98不具備數字音瀕的功能。明白了這一點,用戶的問題的答案也就明朗了。
告訴用戶機器標配中利用WINDOWS XP的數字音瀕功能播放CD,所以機器沒有配置光碟音瀕線。而WINDOWS 98不支持數字音瀕功能,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建議用戶還是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或者自己增加一根音瀕線。
從這個案例不難看出,對產品配置、技術規範的瞭解和掌握對於我們解決用戶問題是很重要的保證。
第十一章 相容或配合性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類故障主要是由於用戶追加第三方軟、硬體設備而引起的軟、硬體故障。
這類故障,在前面的幾類故障中已部分提及,因此有些故障現象可能與前面所介紹的故障判斷類似,可參考。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加裝用戶的設備或應用後,系統執行不穩定,如:當機或重啟等;
2、 用戶所加裝的設備不能正常工作;
3、 用戶開發的應用不能正常工作;
4、 用戶需要的配置在聯想機上不能滿足(如需要加裝大容量記憶體、需要多個串列阜等)。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所有可能的部件或軟體。但影響第三方應用最多的部件應該是:主機板、CPU、記憶體、顯示卡,及新型接頭的外設。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環境檢查
1) 檢查外加設備板卡等的製作工藝,對於工藝粗糙的板卡或設備,很易引起黑屏、電源不工作、執行不穩定的現象;
2) 檢查追加的記憶體條是否與原記憶體條是同一型號。不同的型號一是會引起相容問題,造成執行不穩定、當機等現象;另一是要注意修改BIOS中的設置;
3) 更新或追加的部件,如CPU、硬碟等的技術規格是否能與其餘的部件相容。過於新的部件或規格較舊的部件,都會與原有配置不相容。如:較舊的部件不支持電源管理,從而使系統執行時,使用這樣的部件就會工作不正常,或是使整個系統也不能正常工作。
2、 故障判斷要點
1) 開機後應首先檢查新更新的或追加的部件,在系統啟動前出現的配置列表中能否出現。如果不能,應檢查其安裝及其技術規格;
2) 如果造成無顯、執行不穩定或當機等現象,應先去除更新或追加的部件或設備,看系統是否恢復到正常的工作狀態,並認真研讀新設備、部件的技術手冊,瞭解安裝與配置方法;
3) 外加的設備如不能正常安裝,應檢視其技術手冊瞭解正確的安裝方法、技術要求等,並盡可能使用最新版本的驅動程序。如果不能解決,應檢查外加設備的質量及原系統的工作情況;
4) 檢查新追加或更新部件與原有部件間是否存在不能共享資源的現象,即調開相應部件的資源檢查故障是否消失,在不能調開時,可設法更換安裝的插槽位置,或在BIOS中更改資源的分配方式;
5) 檢查是否由於BIOS的原因造成了相容性問題,這可通過更新BIOS來檢查(注不一定是最新版或更高版本,可以降低版本檢查);
6) 檢視追加的部件上的跳線設置是否恰當,並進行必要的設置修改;
7) 對於使用較舊的板卡或軟體,應注意是否由於速度上的不匹配而引起工作不正常;
8) 通過更改系統中的設置或服務,來檢查故障是否消失。如電源管理服務、設備參數修改等;
9) 檢查原有的軟硬體是否存在性能不佳的情況,即通過更換硬體或遮閉原有軟體來檢查。

電腦維修:
基本概念:一般電腦可分為下列四個部分
主機部份:主機板、CPU、記憶體、電源供應器
介面卡部份:螢幕卡、音效卡、(MPEG卡、巫毒卡)
磁碟機部份:硬碟、軟碟、光碟
週邊設備部份:螢幕、鍵盤、滑鼠、印表機、喇叭、數據機、麥克風
電腦開機流程:了解它,電腦維修才有概念
1.開啟電源
2.螢幕出現BIOS測試畫面,並進行POST自我測試
3.載入作業系統:POST沒問題先出現系統架構表,然後載入作業系統
4.載入CONFIG.SYS
5.載入AUTOEXEC.BAT
6.執行作業系統
電腦維修流程:
1.開啟電源 (請確實檢查各接頭是否正確接好)
2.是否出現螢幕畫面 (否:主機故障)
3.螢幕是否出現錯誤訊息 (是:螢幕錯誤訊息診斷)
4.是否順利載入作業系統 (否:作業系統錯誤)
5.磁碟機是否運作正常 (否:磁碟機故障)
6.介面卡功能是否正常 (否:介面卡故障)
7.週邊設備功能是否正常 (否:週邊設備故障)
主機維修:(注意主機板是否太髒及BIOS設定是否正確,可移開電池再放回,使恢復出廠值)
先檢查各接頭是否確實接好,
▼
打開主機外殼,拔掉所有介面卡及排線
▽
若沒有任何聲音:主機板或CPU故障
▼
若有連續不斷的嗶嗶聲:記憶體故障
▽
若為一長三短的嗶嗶聲:主機正常,應為螢幕故障。詳細警示聲內容
▼
螢幕錯誤訊息維修:(建議先進安全模式後,再重新啟動看看,如果還不行往下看) 
1.BIOS啟動後錯誤訊息:
BIOS ROM checksum error-System halted:表示BIOS ROM的資料錯誤--找原廠更新BIOS
CMOS battery failed:換新電池即可
CMOS checksum error-Ddfaults loaded:選LOAD SETUP DEFAULTS即可
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確實接好,別台試試
Keyboard is locked out-unlock the key:以前有,現在的鍵盤應沒有了
Memory test fail:重插(一次試一支)
Floppy disk(s) fail:BIOS中的設定是否正確,排線電源是接好
Primary master hard disk fail:BIOS中的設定是否正確,排線電源是接好,MASTER/SLAVE的JUMPER
硬碟和光碟不要接於同一IDE接腳上

2.系統組態表出現後出現錯誤訊息:

NO partition bootable:未做FDISK
NO rom basic-- press a key to reboot:未設開機分割區
Missing operation system:未做format
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找不到開機系統檔,以開機片開機後 sys c:
Bad or missing command interpeter:command.com不見或損壞,拷回
Invalid system disk:BIOS太老舊不支援LBA模式的硬碟,原廠更新BIOS
Cannot load command,system halted:command.com損壞或版本不對
Disk boot failure:硬碟控制卡故障或開機磁區壞掉,可拿到別台試試,卡
壞換卡,否則應為MBR 或DBR 故障(所以平常應備份)

3.Windows98當機維修流程
一、可以進入安全模式
1.開啟電源後一直按Ctrl或F8直到出現Starup Memu後選Safe Mode進入安全模式
2.若能進入Windows98(布景怪怪的)
3.開始/執行 輸入:msconfig點一下選擇性開機並將所有的項目取消
4.若能開機表示保護模式的32位元驅動程式沒問題
5.若可開機進安全模式,一項一項點選後重開機,來找出問題是那一種驅動程式
A.只勾選載入啟動群組項目若無法開機---啟動群組項目的問題進安全模式後--開始/執行/msconfig/啟動--由下往上一項項取消測試
B.只勾選處理system.ini及win.ini若無法開機---保護模式16位元驅動程式有問題進安全模式後--開始/執行/msconfig/system.ini/boot及386Enh中只留下有標記者win.ini/windows中取消load=和run=後重開機應可開機--再將system.ini及win.ini中的項目全選後,一項項取消測試找出元凶
C.只勾選Autoexec.bat及Config.sys若無法開機---真實模式的驅動程式有問題
a.無法進Command prompt only表示真實模式的驅動程式有問題
進step-by-step confirmation按Y找出當機的指令,以開機片開機編輯修改之
b.可以進Command prompt only表示真實模式的驅動程式沒問題,可能是和保護
模式的程式相衝應修改win.ini或system.ini
進step-by-step confirmation按Y找出當機的指令,進安全模式修改之

二、無法進入安全模式
於 Starup Memu中選Logged(\Bootlog.txt)來記錄開機過程中所載入的驅動程式
再於Bootlog.txt檔案中找fail的程式,再以原Windows98光碟執行
D:\WIN98>extract /a base4.cab ****.dll /L c:\windows\system(****.dll表示fail的程式)
若不行則表示Registry檔出問題,請重開機選Safe Mode command prompt only後,
執行c:\>scanreg/restore

三、一直重覆開機的問題
進安全模式/控制台/系統/裝置管理員/PCI匯流排/設定IRQ/取消使用IRQ設定

4.Windows 98 系統錯誤訊息
用筆記住該驅動程式名稱,進98後 開始/執行/sfc 打入錯誤的驅動程式名稱由原版光碟中抽取驅動程式 即可

5.應用程式錯誤訊息
1. *.386的錯誤訊息:
出現 *.386的錯誤訊息時,先記下名稱,再至System.ini中搜尋後取消即可
2. *.VXD的錯誤訊息:
開始/執行/regedit/編輯/尋找/ 找到後刪除機碼即可


電腦基本故障排除FAQ 

Q:電腦無法開機,BIOS的畫面也看不到,無B聲 
A:先檢查看看主機的POWER的燈否有亮,若沒亮再檢查電源插頭是否有 
插,電源插座是否有電 

Q:插頭有插,插座也有電,但主機面板上的燈沒亮,我要怎麼辦 
A:看主機後面的電源供應器的風扇是否有轉(可用手量看看是否有風吹 
出來),如果沒有風吹出來或風扇沒有轉請檢查一下電源線是否可通 
電,或換一條電源線試試 

Q:我的電源線確定沒問題,電源供應器沒反應,我要怎麼辦 
A:請檢查電源供應器後面是否有一個 115V/220V 的開關,若有請檢查開關 
是否在 115V或110V,若不是請調回115V/110V,當然首先你要確定你電 
源插座的電壓,以免造成意外;有些電腦廠商為了 怕使用者插錯電源 
插座,所以將電源供應器開關調為220V 

Q:我的電源供應器的電壓調整開關為110V,電源插座也是110V的,為何我 
的電腦還是沒反應 
A:檢查一下電源供應器後面是否有 0(OFF)/1(ON) 的開關,是否為1(ON),如 
果不是請調回1(ON),因為有時候在電腦運送的過程中,不小心去碰到( 
有些電源供應器沒有這個開關哦!) 

Q:我的主機有插電,主機的POWER燈沒亮,我要怎麼辦 
A:拆掉機殼,檢查一下電源供應器的ATX的插頭(P8或P9的插頭)是否有 
插到主機板上的ATX插座,若無請插好 

Q:我己經檢查過電源供應器與主機板的連接沒問題(或己經接好)但還是無 
法開機 
A:檢查主機板與CASE電源開關的Jump是否接好 

Q:我已檢查過主機板與CASE電源開關的Jump都沒問題(或已經接好)還是無 
法開機 
A:首先查看電腦CPU有無超頻或調錯頻率,有時超頻過頭也會造成無法開機 

Q:我沒有超頻(或已調回正確的頻率)但是我的電腦還是無法開機 
A:拆掉機殼,檢查每一張介面卡,是否插好,若有任何一張介面卡浮接的話, 
也會造成無法開機的狀況 

Q:我已經檢查過我的介面卡沒有浮接(或我已經將浮接的的介面卡確實插入匯 
流排中了),但還是無法開機 
A :請先換掉一顆新的BIOS, 換了新的還是沒用的話, 再找另一台電腦, 進行交叉測試, 查 
看介面卡, CPU, 記憶體, 主機板是否有問題 

Q: 我的電腦一開機沒畫面, 只有BB聲, 要怎麼辦 
A:由於每一台電腦內所發出的B聲, 會因BIOS廠商不同而不同, 故列出 BIOS B聲對照表 
AMI 
1短音 DRAM復新失敗 
1長音3短音音 DRAM錯誤 
1長音8短音 顯示測試失敗 
2短音 DRAM同位檢測失敗 
3短音 基本64K RAM測試失敗 
4短音 系統時鐘錯誤 
5短音 CPU處理器錯誤 
6短音 主機板鍵盤控制器錯誤 
7短音 CPU中斷錯誤 
8短音 顯示卡記憶體寫入/讀取錯誤 
9短音 ROM BIOS檢查碼錯誤 
10短音 CMOS 關機暫存器寫入/讀取錯誤 
11短音 快取記憶體故障 

Award 
1短音 系統啟動正常 
2短音 CMOS設定錯誤 
1長音1短音 DRAM或主機板錯誤 
1長音2短音 顯示錯誤(顯示器或顯示卡) 
1長音3短音 鍵盤控制器錯誤 
1長音9短音 主機板Flash RAM或EPROM錯誤(BIOS損壞) 
不斷地響(長音) DRAM沒插好或損壞 
不斷地響 電源,顯示器未和顯示卡連接好 
重覆短響 電源有問題 


Phoenix 
1短 系統啟動正常 
1短1短1短 系統開機初始化失敗 
1短1短2短 主機板錯誤 
1短1短3短 CMOS或電池失效 
1短1短4短 ROM BIOS校驗錯誤 
1短4短3短 EISA時序器錯誤 
1短3短1短 RAM復新錯誤 
3短1短2短 主DMA暫存器錯誤 
3短1短3短 主中斷處理暫存器錯誤 
3短2短4短 主機板鍵盤控制器錯誤 
3短4短2短 顯示錯誤(顯示器或顯示卡) 
4短2短2短 關機錯誤 
4短4短1短 串列埠錯誤 
4短4短2短 並列埠錯誤 

Q:我的電腦可以正常開機,但是卻常常當機,我要怎麼辦 
A:電腦常當機不外乎下列幾種原因: 

1.電腦超頻 
解決方法:調回原來的頻率試試 

2.電腦過熱 
解決方法:買顆好一點的CPU風扇及機殼風扇或打開機殼用電扇吹 

3.電腦的POWERO瓦數不足 
解決方法:多花點錢,賣一顆好一點的電源供應器 

4.記憶體有問題 
解決方法:先用測試記憶體的程式跑一下,看記憶體是否有問題,或是檢查 
記憶体是否插好、或是將記憶體換個DIMM插槽試試看或是換一條記憶體看看 

5.電腦軟體的問題。例如:驅動程式安裝錯誤或失敗、灌了太多軟體等等相 
關情形 
解決方法:安裝正確的驅動程式或是直接重灌Windows吧! 

6.電腦BIOS版本的問題 
解決方法:上網去抓最新的BIOS回來更新(強烈建議如果不知道如何操作,請 
找個高手來做,以免更新失敗,而造成電腦無法開機的情況) 

7.硬體相衝 
解決方法:將所有介面卡拔掉,只留下顯示卡,然後再一塊一塊的把其他介面卡 
插回去,看是那一塊卡衝到,再找高手來解決 

Q:我己經用了正確及最新的驅動程式,為什麼無法驅動我的介面卡呢?或是我已經安 
裝了一塊介面卡,但是為什麼我在系統中沒有看到該裝置呢?或是介面卡突然從系 
統中消失 
A:這個狀況有可能是因為該介面卡不支援IRQ共享原因所造成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可 
以將該介面卡換到別的PCI插槽中,如果不行的話,多換幾個插槽試試看。 
VIA晶片組各個插槽的 IRQ 分配情形 
INT A = AGP = PCI 1 
INT B = PCI 2 = PCI 3 
INT C = PCI 5 
INT D = PCI 4 = USB 

BX晶片組各個插槽的 IRQ 分配情形 
INT A = AGP = PCI 1 
INT B = PCI 2 = PCI 5 
INT C = PCI 3 
INT D = PCI 4 = USB

A:何謂 AC'97? 
Q:Audio Codec '97 (AC'97) 規格定義了音效編解碼(AC),數據機編解碼(MC),以及音效/數據編解碼 (AMC) 或是兩種功能外帶系統邏輯 (即主機板晶片)等,並且試圖取代 ISA 界面。 
目前AC'97 規格多僅應用於 modem riser (MR) 卡或 audio/modem riser (AMR) 卡,具備編解碼機制以提供數據傳輸及音效功能,較符合成本效益。 
A:何謂 Ultra ATA/66? 
Q:Ultra ATA/66,如同 Ultra DMA/66 及 Fast ATA-2一樣,是一種 Ultra ATA/33傳輸界面的延伸規格。它允許電腦以 66.6 MB/s的速率接收及傳送資料,兩倍於Ultra DMA/33的 33.3 MB/s。Ultra ATA/66 亦能利用特殊 40-pin 80-conductor 排線與EIDE界面搭配使用,並支援 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錯誤偵測碼。The 80-conductor 排線減低了串音(crosstalk) 並以額外的四十條接地線路改善了訊號完整性。其接頭與目前的 40-pin 接頭規格相容。 

A:何謂 PC-100 及 PC-133? 
Q:定義100MHz front side bus (FSB) 規格標準,為人所知的即是 PC-100,此規格中系統記憶體以 100MHz之速率運作。通常可以100MHz之速率運作的 SDRAM DIMMs 泛稱為 PC-100 SDRAM。同樣地,PC-133則定義系統記憶體以 133MHz的速率運行。 

A:何謂 RDRAM (Rambus DRAM)? 
Q:Rambus 實際上是一家公司的名稱,而至今則被視為使用large burst mode data transfer的記憶體技術。因此,資料傳輸率高過 SDRAM。RDRAM 以 channel 的方式運作。以 Intel 820為例,其每個channel支援16-bit data;所有裝置則依序運作。無論有多少個模組,一個channel的最大RDRAM 裝置數為。 

A:何謂 RIMM? 
Q:184-pin 記憶體模組支援 RDRAM 記憶體技術。一個 RIMM 記憶體模組可以最高可包含16 個RDRAM 裝置。 

A:何謂 SPD (Serial Presence Detection)? 
Q:SPD 為配有DIMM 或 RIMM的小型 ROM 或 EEPROM 裝置。SPD 儲存了包括 DRAM timing 及其他晶片參數等記憶體模組資訊。SPD 可利用BIOS來設定 DIMM 或 RIMM的最佳時脈。 

A:何謂 MMX? 
Q:MMX是新款Intel Pentium PP/MT (P55C) 及 Pentium II (Klamath) CPU 中所採用的單行多重指令(single-line multiple-instruction)最新技術。AMD K6 及 Cyrix M2 亦支援 MMX。MMX指令專為多媒體應用程式而設計 (如 3D影像,3D音效處理,及視訊會議等),能有效提昇執行效能。所有 AOpen 出產的主機板至少提供兩種內建電源規格以支援 MMX。不見得一定要有特殊的晶片組才能搭配 MMX CPU使用。 

A:何謂 USB (通用性串列匯流排)? 
Q:USB 為新型4針串列週邊匯流排,它可以串接低/中速的週邊設備(傳輸速度低於10Mbit/s)。例如鍵盤滑鼠搖桿,掃瞄器,印表機及數據機/ISDN等設備。USB的問世降低不少 PC 背後眾多纜線規格的複雜程度。 

您必須要有 USB 驅動程式來支援 USB規格的相關設備。目前 AOpen 所出產的主機板均支援 USB規格,您只要從網站取得最新版本的 BIOS 即可。最新的 BIOS中包括鍵盤驅動程式 (稱為 Legacy模式),允許您將 USB 鍵盤模擬成 AT 或 PS/2 規格之鍵盤,不需要在作業系統中安裝額外的驅動程式即可使用。而對於其他的 USB 設備,您可經由廠商提供或作業系統中取得 (例如 Win95)。如果您已在作業系統中安裝USB驅動程式,必須將BIOS設定中的 "Chipset Setup" 下的 "USB Legacy Support" 項目關閉。 

A:何謂P1394標準? 
Q:P1394 (IEEE 1394)是另一套針對高速串列匯流排制定的標準。不像中低速的USB規格,P1394 可支援 50 至1000Mbit/s的高速傳輸速率,可運用於攝影機,磁碟機,及區域網路 (LAN)等。雖然P1394仍處發展階段,至今在PC市場中仍未見支援 P1394設備的影子,也沒有任何晶片支援該標準。或許在不久的未來廠商們會有興趣發展支援P1394標準的界面卡吧。 

A:何謂SMBus (系統管理匯流排, 亦稱為 I2C 匯流排)? 
Q:SMBus 是針對元件通訊所發展的雙線(two-wire)匯流排(尤其是半導體IC)。最常運用於筆記型電腦上,偵測各元件狀態及替換硬體組態針腳 (pull-high或 pull-low)。例如將DIMM上的時脈設定關閉,或偵測電池低電壓狀態等。SMBus 的資料傳輸率只有100Kbit/s,這允許單一主機與 CPU 溝通及多個masters與slaves收發訊息。SMBus 可用於免調跳線設計之主機板上,但是支援 SMBus的元件尚未問世,我們將拭目以待。 

A:何謂PBSRAM (Pipelined Burst SRAM)? 
Q:對於 Pentium CPU而言,Burst 意謂僅以SRAM第一組位址空間連續讀取四組QWords (Quad-word, 4x16 = 64 bits)來進行解碼。PBSRAM 會根據事先定義的處理順序自動送出其他三組 QWords到中央處理器。正常狀況下, SRAM位址解碼所需時間約2到3個時脈週期。 若以傳統非同步SRAM的處理方式,如此會使CPU讀取四組QWord資料所需時間至少為 3-2-2-2,共需 9 個時脈週期。然而,以 PBSRAM處理則不需對其他三組QWords進行解碼,因此,資料讀取時間便成為 3-1-1-1,僅需要六個時脈週期,其效率超過非同步處理的SRAM。 

A:何謂EDO (Extended Data Output) memory? 
Q:EDO DRAM 技術與FPM (Fast Page Mode)十分雷同。不像傳統FPM採用tri-states記憶體處理方式,EDO DRAM保留記憶體中的資料,直到下個記憶體處理週期為止。這類似於管線效應並可減少一個時脈週期。 

何謂ECC (錯誤檢查及校正)? 我是否需要特別的 ECC SIMM來進行? 
ECC 模式需要8個 ECC位元來檢查64位元的資料。然而36位元 SIMM 具備4個以上的parity位元,只需利用兩個 parity SIMMs 來支援 ECC模式。不需要額外使用特殊的ECC SIMM。每當記憶體進行存取動作時,ECC位元即被更新,同時由特殊的演算法進行檢查。ECC演算法具有偵測雙位元錯誤以及自動校正單位元錯誤之功能,然而parity模式僅能偵測到單位元錯誤。Intel 430HX (P5) 及 440FX /440LX (P6) 支援 ECC 模式。 

A:何謂SDRAM (Synchronous DRAM)? 
Q:SDRAM為新世代 DRAM 技術,允許DRAM與CPU host bus共用系統時鐘 (EDO與 FPM為非同步運作,沒有時脈信號)。這個想法與 "Burst" (請參閱先前之Q&A)雷同,它只需要一個系統時鐘來記錄四組 QWord資料 (如5-1-1-1比較 EDO的 5-2-2-2)。SDRAM具64位元168-pin DIMM (Dual-in-line Memory Module) 在3.3V電源下運作。一些舊款的DIMMs為FPM/EDO所組成,只能在5V下運作,不要與SDRAM DIMM搞混,從1996年第一季起,AOpen為第一家支援內建dual-SDRAM DIMMs(AP5V)的廠商。 

A:何謂Bus Master IDE (DMA mode)? 
Q:傳統的PIO (可程式化 I/O) IDE模式在所有的IDE處理活動時,均需要CPU的介入,包括機制事件的等候。為減少CPU負荷,bus master IDE的設備在與記憶體間的資料傳輸無需中斷CPU運作,同時CPU可繼續進行其他工作。欲進行Bus Master IDE模式,您需要bus master IDE規格之驅動程式及硬碟來支援,所要注意的是,它與master/slave模式的IDE磁碟機在連接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 

A:何謂PnP (Plug and Play)? 
Q:在過去,IRQ/DMA及記憶體或界面卡的 I/O空間是以跳線方式來驅動設備,使用者必須對照手冊上的設定說明進行調整,有時候當資源相互衝突時便會造成系統的不穩定,而 PnP規格針對BIOS及作業系統(如Win95)提出一項標準註冊界面。BIOS and OS依據這些註冊資訊,對系統資源進行組態,如此可避免資源在使用上因設定不當而引起的衝突。而 IRQ/DMA/記憶體等會由PnP BIOS或作業系統自動進行組態工作。 

同時,幾乎所有 PCI及多數ISA規格的界面卡均符合隨插即用標準,若您使用的Legacy ISA 界面卡無法支援隨插即用功能,在"PCI/PnP Setup"功能中將一致性資源 (如IRQ/DMA/memory) 設成ISA。 

A:何謂ACPI (Advanced Configuration & Power Interface) 及 OnNow? 
Q:ACPI為1997年新電源管理標準(PC97),目的在於經由作業系統對電源進行有效控管,以節省更多的電源,而非透過 BIOS來管理。因此,所採用的晶片必須提供對作業系統的標準註冊界面(如Win97),並能提供作業系統對不同晶片進行電源中斷及恢復的動作,這個構想與PnP 註冊界面有些類似。 

ACPI 提供了瞬間軟體電源開關來控制電源狀態,大多數狀況配合ATX電源系統一起使用。ACPI最吸引一般使用者的地方在於其來自於筆記型電腦的 "OnNow" 特性,它可讓您的電腦立即恢復到原先工作狀態,不需要等候漫長的開機過程。AX5T主機板搭配Intel TX晶片組即支援 ACPI功能。 

A:何謂ATX Soft Power On/Off 及瞬間開關? 
Q:ATX中的軟體啟動電源功能,可讓您在主電源已關閉的狀況下立即喚醒系統。例如紅外線啟動,數據機啟動,以及語音啟動等方式。同時,最常採用的方式便是將預備電流接到電源開關,如此可利用軟體? q源控制針腳來切換主電源。ATX 電源規格無提及任何電源開關方式,您可以使用機械式或非機械式(momentary)。但記得 ACPI 規格需配合非機械式開關來控制電源狀態。目前所有的 AOpen ATX 規格之主機板均支援非機械式之電源控制,而AX5T/AX6L兩款主機板更可讓您利用數據機啟動電腦 (Modem Ring-On)。 

軟體電源關閉為利用軟體控制將系統電源關閉,Windows 95 的Shutdown 功能可用來配合軟體關機,AOpen 的AX5T/AX6F兩款主機板即支援此項能。 

A:何謂數據機啟動功能(Modem Wake Up)? 
Q:當系統支援 ACPI OnNow及ATX軟體控制電源等功能時,電源關閉的需求油然而生(傳統電源管理的 suspend 模式並非將主電源完全關閉),而且配合傳真數據機的接收傳真及語音答錄功能下,系統電源立即啟動的需求更是迫切。 您可以依據電源供應器上風扇運轉狀況了解系統是否已完全關機。無論是外接式或內接式之數據機均支援來電啟動的功能,不過外接式數據機其電源必須保持開啟。AOpen 的AX5T/AX58兩款主機板可配合數據卡支援數據機來電啟動之功能。當然,我們建議您採用 AOpen 數據卡 (F34 or MP32)來達到此一功能。 

A:何謂RTC Wake Up Timer (Alarm)? 
Q:RTC (Real Time Clock) 類似電子時鐘,使系統時間得以持續運作,而喚醒計時器則如同鬧鐘一般,可於預訂的時間啟動系統所有電源,可設定每天或月中特定日期進行。其次便是日期/時間的正確性,您可利用 BIOS setup進行日期/時間的設定,將Power Management, RTC Wake Up Timer. Select 選項生效。RTC為主機板的標準配備,但喚醒計時器則否,AOpen AX5T/AX58兩款主機板支援此項功能。 

A:何謂the AGP (加速圖形匯流排)? 
Q:AGP 為一種類似PCI的匯流排,主要針對高速3D圖形處理使用。AGP 僅支援記憶體讀寫以及single-master single-slave one-to-one模式。 AGP利用66MHz時脈可產生 66MHz x 4byte x 2 = 528MB/s的資料傳輸率。 

A:何謂Flash ROM BIOS? 何謂BIOS容量? 
Q:每個主機板均需要BIOS (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 為一群基本 I/O 控制例行程序的集合,可供低階硬體對作業系統的支援。傳統主機板以EPROM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方式儲存BIOS程式碼,當 BIOS 欲昇級時,您必須更換主機板上的 EPROM,以紫外線清除其內容並重新寫回。目前所有 AOpen的主機板均採用容易操作的 Flash ROM,您只需利用Flash ROM程式工具昇級 BIOS內容,毌需大費周章地打開機殼手動更換板上的BIOS ROM。可從網站下載最近版本的BIOS,但要確定檔案是否正確。 

由於功能不斷新增,BIOS容量也由原先的64KB增加到128KB(1M bit),但為了維持最大彈性,AOpen的AX5T為首先採用Intel 256KB (2Mbit) Flash ROM的主機板。 

A:何謂FCC DoC (Declaration of Conformity)標準? 
Q oC的FCC安規的新認證標準。這項新標準允許DIY電腦組件(如主機板)單獨獲得DoC認證,而不需採取完整系統認證的方式。測試主機板的方式需拆卸機殼後以安規47 CFR 15.31標準進行檢測。DoC測試方式遠複雜於傳統FCC的測試方式。若主機板通過DoC測試,意謂著其已具備低幅射的特性,可採用各種材質的機殼進行組裝。 


一些容易混淆的電腦故障分析 
大家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不少是由於配件的品質問題引起的、有遇到病毒的,但也有不少是用戶自己相關知識不足,把正常的現象當成了故障,或是犯了比較初級的錯誤,把很簡單的設定搞錯了造成的系統異常:
一、是共享IRQ還是資源衝突?
新手經常容易誤會的一個現象就是以為中斷共享是資源衝突--因為新接觸電腦的很多人是學生,而我國在電腦教育方面教材編寫的進度和技術發展有一定的脫節,不少書籍在介紹IRQ中斷還是帶有以往DOS和Windows95時代的色彩,說看到兩個以上的配件佔用同一個IRQ,是系統資源衝突了,必須調整。但自從高級電源ACPI標準流行以來,這種觀念就要稍作修改了,尤其是Windows 2000與XP出來以後,這些作業系統支援IRQ共享的功能更強,有時甚至會有5、6個設備共享一個IRQ中斷。此時一些經驗不足的人以為出現了資源衝突,又不能手動修改,就跑到論壇上呼救。
  這裏告訴您一個判斷是否真衝突的小技巧:看看Windows的系統功能中有沒有帶著驚歎號的設備,如果有,就看看屬性是否顯示衝突,Windows報告不是衝突的話,應該從另外的方面去考慮故障的原因,(要是你根本不需要DOS下面發聲的功能,可以禁止MPU401來釋放一點資源);連標記異常的驚歎號都沒有,那更不是系統資源衝突了。如果非要取消這種共享的話,可以在CMOS中把ACPI的功能關閉,但這樣就失去了支援休眠等高級電源功能了。 
二、為什麼突然沒聲音了?
  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是電腦使用了一段時間後,突然沒有了聲音。這種故障,有的原因是老的音效卡不支援多音頻流,也不支援ACPI中斷共享的功能,一撥號上網可能與MODEM發生了資源衝突或是某個程式如遊戲、MP3播放偶然出了錯、佔用了音效卡的連接埠沒釋放,就不能發聲。這種故障只要重新啟動一下Windows就好了,但要真正解決就只能靠換硬體了。
  還有另外一種原因是驅動程式版本引起的,比如用戶裝設的不是經過Windows數字簽名認證的版本,或是用NT、2000的驅動在XP中裝設,這樣雖然能在普通情況下正常使用,但遇到某些特殊的情況,例如從休眠中恢復後,就發生了沒聲音或是聲音極小、雜音很大的故障。這種情況,只要換一下驅動就可以解決,即使不是你的音效卡牌子,只要採用的晶片相同,也可以換它的驅動;或重新啟動一下Windows也可,注意不是再次休眠後開機或注銷,而是要關閉所有程式後的熱啟動。
  這種故障雖然比較簡單,但容易讓用戶以為是Windows裝設得不好或是硬體出了問題,進行不必要的格式化重裝,浪費時間精力。

三、撥號的故障
  大量用戶現在還是使用普通的MODEM撥號接入INTERNET,MODEM真出故障和電信的伺服器延遲了、線路的問題也比較容易混淆,例如突然掉線、斷流、總是連接不上等等。遇到這些故障,要有耐心,按正常的調整措施嘗試過兩三次無效的,建議你先停下來,等過一段時間再嘗試,不要忙著亂恢復註冊表、修改網路協議、IP甚至重裝Windows系統什麼的。否則到了最後,可能你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是本地機器的問題,還是ISP的服務問題了。包括郵箱暫時登錄不了,也屬於這種情況,(會老提示你密碼不對,別信,不要去改你的密碼)有時網站或電信的伺服器可能要兩、三天才能恢復。 

四、區分病毒與相容性
  病毒,尤其是蠕蟲類病毒,經常會打開無數進程佔用系統資源導致死機,但Windows顯示資源耗盡後死機,不一定就是病毒引起的。例如一臺機器,總是顯示記憶體不足,在結束任務時又發現有多個winoldap在運行。每運行約一個小時後,就會突然出現藍屏故障,螢幕提示:

“A fatal exception OE has occurred at XXX:XXXXXXXXin VCOND(XX)+XXXXXXXX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will be terminated”

  每當此時,他總是熱啟動重新開機,但是要不了多久,故障現象依然,使他非常煩惱。在使用多個殺毒軟體交叉殺毒,又重裝了系統後依然如此,所以筆者開始懷疑不是病毒引起或Windows裝設的錯誤。最後,在剛進入Windows時按“Ctrl+Alt+Del”仔細查看工作清單,記下目前已經加載的程式數。然後在半小時左右即將出現藍屏現象前,再次按“Ctrl+Alt+Del”查看“工作清單窗口”,發現此時系統在記憶體中共加載了上百個“Winoldap”進程,查閱該軟體的README和微軟的說明文檔,原來這是一個與DOS應用程式相容性有關的問題:
  這臺機器使用的是一個Windows95時代開發的系統集成軟體。該軟體在運行過程中,不斷地從接口上讀取外部資訊,然而該資訊卻是以壓縮包的形式傳送的,系統每讀進一個壓縮包,就會自動調用附帶的PKUNZIP程式去解壓縮,而PKUNZIP是DOS環境下的應用程式,完成任務後不會自動退出,於是此程式不斷地駐留於記憶體中,一定時間後就會導致記憶體資源嚴重耗盡,最終出現藍屏現象。明白了原因後,簡單的設定就可以解決問題:找到PKUNZIP.EXE程式,在屬性裏按一下“程式”,選中“禁止MS-DOS程式偵測Windows”前的核對方塊,確認,再試運行故障消失。
  由此可見,遇到懷疑是病毒破壞、但殺毒軟體處理不了的故障,要看看是不是Windows與以前的程式相容性引起的問題。除了這種禁止偵測的方法外,如果是XP系統,還可以使用相容模式來運行該程式,XP會為這些老程式自動加載虛擬機。


常見硬體技術語大全 
常見硬體術語大全(一):CPU術語 
一、CPU術語解釋

  3DNow!: (3D no waiting)AMD公司開發的SIMD指令集,可以增強浮點和多媒體運算的速度,它的指令數為21條。

  ALU: (Arithmetic Logic Unit,算術邏輯單元)在處理器之中用於計算的那一部分,與其同級的有資料傳輸單元和分支單元。

  BGA:(Ball Grid Array,球狀矩陣排列)一種晶片封裝形式,例:82443BX。

  BHT: (branch prediction table,分支預測表)處理器用於決定分支行動方向的數值表。

  BPU:(Branch Processing Unit,分支處理單元)CPU中用來做分支處理的那一個區域。

  Brach Pediction: (分支預測)從P5時代開始的一種先進的資料處理方法,由CPU來判斷程序分支的進行方向,能夠更快運算速度。

  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它是一類特殊的晶片,最常見的用途是主機板的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CISC: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複雜指令集電腦)相對於RISC而言,它的指令位數較長,所以稱為複雜指令。如:x86指令長度為87位。

  COB: (快取 on board,板上集成緩衝)在處理器卡上集成的緩衝,通常指的是二級緩衝,例:奔騰II 

  COD: (快取 on Die,晶片內集成緩衝)在處理器晶片內部集成的緩衝,通常指的是二級緩衝,例:PGA賽揚370 

  CPGA: (Ceramic Pin Grid Array,陶瓷針型柵格陣列)一種晶片封裝形式。

  CPU: (Center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電腦系統的大腦,用於控制和管理整個機器的運作,並執行計算任務。

  Data Forwarding: (資料前送)CPU在一個時鐘週期內,把一個單元的輸出值內容拷貝到另一個單元的輸入值中。

  Decode: (指令解碼)由於X86指令的長度不一致,必須用一個單元進行「翻譯」,真正的內核按翻譯後要求來工作。

  EC: (Embedded Controller,嵌入式控制器)在一組特定系統中,新增到固定位置,完成一定任務的控制裝置就稱為嵌入式控制器。

  Embedded Chips: (嵌入式)一種特殊用途的CPU,通常放在非電腦系統,如:家用電器。

  EPIC: (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de,並行指令程式碼)英特爾的64位晶片架構,本身不能執行x86指令,但能通過譯碼器來相容舊有的x86指令,只是運算速度比真正的32位晶片有所下降。

  FADD: (Floationg Point Addition,浮點加)FCPGA(Flip Chip Pin Grid Array,反轉晶片針腳柵格陣列)一種晶片封裝形式,例:奔騰III 370。

  FDIV: (Floationg Point Divide,浮點除)FEMMS(Fast Entry/Exit Multimedia State,快速進入/退出多媒體狀態)  在多能奔騰之中,MMX和浮點單元是不能同時執行的。新的晶片加快了兩者之間的切換,這就是FEMMS。

  FFT: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熱歐姆轉換)一種複雜的算法,可以測試CPU的浮點能力。

  FID: (FID:Frequency identify,頻率鑒別號碼)奔騰III通過ID號來檢查CPU頻率的方法,能夠有效防止Remark。

  FIFO: (First Input First Output,先入先出貯列)這是一種傳統的按序執行方法,先進入的指令先完成並引退,跟著才執行第二條指令。

  FLOP: (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浮點操作/秒)計算CPU浮點能力的一個服務機構。

  FMUL: (Floationg Point Multiplication,浮點乘)

  FPU: (Float Point Unit,浮點運算單元)FPU是專用於浮點運算的處理器,以前的FPU是一種單獨晶片,在486之後,英特爾把FPU與集成在CPU之內。

  FSUB: (Floationg Point Subtraction,浮點減)

  HL-PBGA: (表面黏著、高耐熱、輕薄型塑膠球狀矩陣封裝)一種晶片封裝形式。

  IA: (Intel Architecture,英特爾架構)英特爾公司開發的x86晶片結構。

  ID: (identify,鑒別號碼)用於判斷不同晶片的識別程式碼。

  IMM: (Intel Mobile Module,英特爾移動模組)英特爾開發用於筆記型電腦的處理器模組,集成了CPU和其它控制設備。

  Instructions 快取: (指令緩衝)由於系統主記憶體的速度較慢,當CPU讀取指令的時候,會導致CPU停下來等待記憶體傳輸的情況。指令緩衝就是在主記憶體與CPU之間增加一個快速的存儲區域,即使CPU未要求到指令,主記憶體也會自動把指令預先送到指令緩衝,當CPU要求到指令時,可以直接從指令緩衝中讀出,無須再存取主記憶體,減少了CPU的等待時間。

  Instruction Coloring: (指令分類)一種製造預測執行指令的技術,一旦預測判斷被相應的指令決定以後,處理器就會相同的指令處理同類的判斷。

  Instruction Issue: (指令發送)它是第一個CPU管道,用於接收記憶體送到的指令,並把它發到執行單元。IPC(Instructions Per Clock Cycle,指令/時鐘週期)表示在一個時鐘週期用可以完成的指令數目。

  KNI: (Katmai New Instructions,Katmai新指令集,即SSE) Latency(潛伏期)從字面上瞭解其含義是比較困難的,實際上,它表示完全執行一個指令所需的時鐘週期,潛伏期越少越好。嚴格來說,潛伏期包括一個指令從接收到發送的全程序。現今的大多數x86指令都需要約5個時鐘週期,但這些週期之中有部分是與其它指令交迭在一鸕模u?寫輭恚飈虼薈PU製造商宣傳的潛伏期要比實際的時間長。

  LDT: (Lightning Data Transport,閃電資料傳輸總線)K8採用的新型資料總線,外頻在200MHz以上。

  MMX: (MultiMedia Extensions,多媒體擴展指令集)英特爾開發的最早期SIMD指令集,可以增強浮點和多媒體運算的速度。

  MFLOPS: (Million Floationg Point/Second,每秒百萬個浮點操作)計算CPU浮點能力的一個服務機構,以百萬條指令為基準。

  NI: (Non-Intel,非英特爾架構)

除了英特爾之外,還有許多其它生產相容x86體系的廠商,由於專利權的問題,它們的產品和英特爾系不一樣,但仍然能執行x86指令。

  OLGA: (Organic Land Grid Array,基板柵格陣列)一種晶片封裝形式。

  OoO: (Out of Order,亂序執行)Post-RISC晶片的特性之一,能夠不按照程序提供的順序完成計算任務,是一種加快處理器運算速度的架構。

  PGA: (Pin-Grid Array,引腳網格陣列)一種晶片封裝形式,缺點是耗電量大。

  Post-RISC: 一種新型的處理器架構,它的內核是RISC,而外圍是CISC,結合了兩種架構的優點,擁有預測執行、處理器重命名等先進特性,如:Athlon。

  PSN: (Processor Serial numbers,處理器序列號)標識處理器特性的一組號碼,包括主頻、生產日期、生產編號等。

  PIB: (Processor In a Box,盒裝處理器)CPU廠商正式在市面上發售的產品,通常要比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設備製造商)廠商流通到市場的散裝晶片貴,但只有PIB擁有廠商正式的保修權利。

  PPGA: (Plastic Pin Grid Array,塑膠針狀矩陣封裝)一種晶片封裝形式,缺點是耗電量大。

  PQFP: (Plastic Quad Flat Package,塑料方塊平面封裝)一種晶片封裝形式。

  RAW: (Read after Write,寫後讀)這是CPU亂序執行造成的錯誤,即在必要條件未成立之前,已經先寫下結論,導致最終結果出錯。

  Register Contention: (搶佔寄存器)當寄存器的上一個寫回任務未完成時,另一個指令徵用此寄存器時出現的衝突。

  Register Pressure: (寄存器不足)軟體算法執行時所需的寄存器數目受到限制。對於X86處理器來
說,寄存器不足已經成為了它的最大特點,因此AMD才想在下一代晶片K8之中,增加寄存器的數量。

  Register Renaming: (寄存器重命名)把一個指令的輸出值重新定位到一個任意的內部寄存器。在x86
架構中,這類情況是常常出現的,如:一個fld或fxch或mov指令需要同一個目標寄存器時,就要動用到寄存器重命名。

  Remark: (晶片頻率重標識)晶片製造商為了方便自己的產品定級,把大部分CPU都設置為可以自由調節倍頻和外頻,它在同一批CPU中選出好的定為較高的一級,性能不足的定位較低的一級,這些都在工廠內部完成,是合法的頻率定位方法。但出廠以後,經銷商把低檔的CPU超頻後,貼上新的標籤,當成高階CPU賣的非法頻率定位則稱為Remark。因為生產商有權力改變自己的產品,而經銷商這樣做就是侵犯版權,不要以為只有軟體才有版權,硬體也有版權呢。

  Resource contention: (資源衝突)當一個指令需要寄存器或管道時,它們被其它指令所用,處理器不能即時作出回應,這就是資源衝突。

  Retirement: (指令引退)當處理器執行過一條指令後,自動把它從調度工作中去掉。如果
僅是指令完成,但仍留在調度工作中,亦不算是指令引退。

  RISC: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簡指令集電腦)一種指令長度較短的電腦,其執行速度比CISC要快。

  SEC: (Single Edge Connector,單邊連接器)一種處理器的模組,如:奔騰II。

  SIMD: (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單指令多資料流)能夠複製多個操作,並把它們打包在大型寄存器的一組指令集,例:3DNow!、SSE。

  SiO2F: (Fluorided Silicon Oxide,二氧氟化硅)製造電子元件才需要用到的材料。

  SOI: (Silicon on insulator,絕緣體硅片)SONC(System on a chip,系統集成晶片)在一個處理器中集成多種功能,如:Cyrix MediaGX。

  SPEC: (Syste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系統性能評估測試)測試系統總體性能的Benchmark。

  Speculative execution: (預測執行)一個用於執行未明指令流的區域。當分支指令發出之後,傳統處理器在未收到正確的反饋信息之前,是不能做任何工作的,而具有預測執行能力的新型處理器,可以估計即將執行的指令,採用預先計算的方法來加快整個處理程序。

  SQRT: (Square Root Calculations,平方根計算)一種複雜的運算,可以考驗CPU的浮點能力。

  SSE: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單一指令多資料流擴展)英特爾開發的第二代SIMD指令集,有70條指令,可以增強浮點和多媒體運算的速度。

  Superscalar: (超標量體系結構)在同一時鐘週期可以執行多條指令流的處理器架構。

  TCP: (Tape Carrier Package,薄膜封裝)一種晶片封裝形式,特點是發熱小。

  Throughput: (吞吐量)它包括兩種含義:

    第一種:執行一條指令所需的最少時鐘週期數,越少越好。執行的速度越快,下一條指令和它搶佔資源的機率也越少。

    第二種: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執行最多指令數,當然是越大越好。

  TLBs: (Translate Look side Buffers,翻譯旁視緩衝器)用於存儲指令和輸入/輸出數值的區域。

  VALU: (Vector Arithmetic Logic Unit,向量算術邏輯單元)在處理器中用於向量運算的部分。

  VLIW: (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超長指令字)一種非常長的指令組合,它把許多條指令連在一起,增加了運算的速度。

  VPU: (Vector Permutate Unit,向量排列單元)在處理器中用於排列資料的部分。


Power Supply稱之為電源供應器,一般人裝電腦都忽略了挑選POWER的重要性,電腦所使用的POWER完整的原意為「Switching Power Supply」,中文名稱為「交換式電源供應器」,關於交換式電源技術部分在這邊省略不談,主要焦點著重於挑選好POWER該注意的事項,讓你知道原來電腦有一項裝置真的不能省。因為使用品質優良的電源供應器,會影響到電腦的使用壽命與穩定度,不要以為POWER只要有電源出來即可,其中蘊藏許多學問。該如何避免使用到「體質不良」與「惡意偷料廠商」的電源供應器,才能讓你的電腦活的久,穩定地為你賣命工作,畢竟POWER的價格佔不到整台電腦多大的比重,千萬不可看到電源供應器外觀沒有科技感,就認為這個東西不重要,忽略了這點使得電腦常發生「靈異現象」,很高比例都是因為不良體質的POWER在作祟。店家林林總總陳列各種不同的POWER,該如何購買可以參考筆者經驗就以下幾點來介紹: 
重量:個人電腦所使用的電源供應器主要目的將市電110V或220V交流電轉換成電腦所需要的+3.3V、+5V、+12V、-12V、-5V等直流電,針對這些直流電源輸出電流的能力來算出這顆POWER到底有幾瓦,例如:250W或300W等等,因此POWER內部不外乎就是那些電阻、電感、變壓器、散熱片等等,因此同一顆300W的POWER應該有一定的重量,如果太輕就目前技術而言一定有問題,通常都是不足瓦,廠商有灌水之嫌或者有些零件被「偷」了。 
測量輸出電壓穩定度:如果身邊沒有精密儀器可以測量POWER輸出電壓的穩定度,可以考慮使用簡單便宜且容易取得的三用電表,POWER沒有接負載的同時,輸出的電壓通常都是很穩的(沒接負載就不穩可以考慮直接丟了),一旦接上負載一些體質不良的POWER馬腳就會露出來,可以嘗試在完成開機時把三用電腦接上電壓輸出的的+12V或+5V的地方,仔細觀察看看電壓浮動範圍是否過大,越大代表品質越差也有可能是POWER不足瓦所造成,有時還會發生輸出電流不足造成電壓劇降的戲碼出現,有些人會說我用到300W了為何還是電壓跳動幅度這麼大,不用懷疑你的POWER不足瓦,否則就是你的配備太多了。一般而言300W足以應付目前4顆硬碟兩台光碟機跟CPU等所需電源,那為何消極的購買需要這麼大瓦數的POWER,因為市面上充斥太多不足瓦的POWER,買大一點比較有保障,也可以應付將來擴充設備的需求。 
散熱風扇:電腦機殼內部有一部份的熱是需要靠POWER的散熱風扇來幫忙排出去,因此有些廠商發展出雙或三個風扇裝置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好的POWER通常不會吝嗇於使用滾珠的風扇,而不考慮使用油封的風扇,雖然前者噪音量大、成本高,可是壽命長,如果風扇品質不良而損壞也是會影響到POWER工作的穩定。為了兼備風扇噪音與壽命兩者間的平衡,有些製造商加入了「風扇隨溫度而自動更改轉速」的機制出現,甚至推出三段式可調開關,可以依個人需求適時更改風扇轉速或設定成自動控制轉速等機制,購買時可以多加留意。 

連接線:線徑的粗細擁有不同的電阻值和耐電流能力,一般說來最小都要符合AWG18,號碼越小代表線徑越粗,如果電線不合標準使用太細的電線,大電流流通時容易造成電線發熱甚至產生危險。再來提供足夠數目 以接硬碟來說通常最少都有6組的連接頭,有些廠商還會在連接頭鍍金,可以增加連接頭連接時的導電性與抗氧化性。 

專業認證:品質優良的POWER勢必需要經過許多國際認證,間接證明了POWER品質的方法,消費者看到此認證代表已經通過各項嚴格的檢驗測試,通常就可以安心購買,最好還是購買通過同時具有INTEL與AMD專業認證規格比較有保障。 

品牌口碑效應:優良POWER的製造商的口碑建立,並不能單靠廣告行銷單方面來努力,如果沒有廣大的消費群作見證,買起來會是會怕怕的,畢竟價值1000多元的300W POWER跟動軋2萬以上的電腦比起來,POWER真的是很重要,多聽、多看、多比較使用者的經驗再下手絕對不會吃虧,並且有良好的維修體制的公司也是需要考慮因素之一。 

結論:一般使用者沒有儀器可以測量自己的POWER好壞,只能單方面看著廠商提供的資料,市售的電源供應器有些連外觀都無法看到,購買前多比較網友的使用心得,筆者只是想闡述一件事實,POWER的好壞一分錢一分貨,你還在用CASE內建的POWER嗎?跟萬元的配備比起來你用的安心嗎?有空的話請店家或者自己DIY也不難,換顆有保障的POWER吧! 

##EasyReadMore##